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人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逐漸冷靜,語文教學逐漸回歸到理性,朝著務實、高效、求真的方向發展,這是廣大語文教師拭目以待的。但伴隨課程改革,語文課堂教學還是出現了一些不小的缺失,這引起了我對當前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
一、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和目的
有效教學評價是指以一節課作為研究對象,從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出發,循著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進程,對教與學的水平和效果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其目的是:
1.準確、公正地評價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為科學評價一個教師提供依據。
2.為改革課堂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幫助語文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使課堂教學高效化。
3.推動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規律的討論,明確教改方向,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發揮導向功能。
二、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先決條件。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和調控者,新課標要求學生的進步、發展,不是通過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或擠占挪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其它學科教學時間等損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取得的,而是從教學規律出發,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實現的。那么教師對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改進就是必須的。
1.改革備課思路
眾所周知,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傳統的備課重點是備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是從教師講的角度,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備課。這也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準備。即使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樣的備課才是我們倡導的,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2.靈活授課方式
“新課改”的到來要求教師轉變教師教學行為,靈活授課方式,打破以往一節課單純的“提問——回答——講解”的傳統模式,追求授課方式的豐富性、多樣性。或者長文短教,或者淺文深教,或者以讀帶講,或者精雕細刻、層層剝筍,或者提問質疑、評點滲入,或者講練結合、直觀演示,或者讀讀、講講、議議,或者自讀、教讀、練習,或者課內課外結合相輔相成,等等,并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之下,當前的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較之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樂于表達了,他們敢想、敢說,樂想、樂說,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著、學習著,學生變得自信了。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利用一切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科書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于人們常常誤以為教科書是惟一的課程資源,事實上,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參與度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要實現學習方式的價值,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入手,最終達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職的目的。此外,還可采用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可采取小組討論、課堂討論、課堂演講、辯論等形式展開師生的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合作學習是讓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全體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文內容的多層次性、語文問題的多樣化、語文學科的多極化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參與討論和辯論,在充分表達自己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異,達到培養個性、發展創新能力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我們應該本著一切為學生發展的原則,堅持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開創語文教學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