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
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 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都不偏愛、不卑視、不譏笑,而多給學生以贊許、鼓勵、支持和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輕松的表情,以示對其的信任、關心和愛護。在提問和練習環(huán)節(jié),要多給學生活動以及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都能一展身手。如在每節(jié)課的分角色演對話時,我先讓優(yōu)秀學生作個示范,再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增強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礙,并且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降低難度。而當其羞于開口時,老師要與全班同學一起以掌聲鼓勵其大膽開口說,表現(xiàn)自己。在其表演之后,老師應抓住他們的點滴進步,用“GOOD”“OK”“GREAT”之類的話予以鼓勵,把他們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使其樹立“成就感”,從而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則讓他們做中等程度或偏難的練習,之后老師再作鼓勵性的評價:“不錯,如果再加把勁,肯定超過其他人” “很好,有進步”等。如果他們有錯,也不應該急于否定而是肯定其可取之處;對于成績較好者,則要創(chuàng)造多種語言環(huán)境,擴大訓練范圍,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當然也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之所以要對每個學生進行表揚,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溫暖他們的心,從而融洽師生關系,使他們對老師增添親切感和信賴感,有什么問題都能向老師請教,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二、精心設計教學、重在激發(fā)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則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小學英語老師應研究并熟知童心,充分利用兒童無意識記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中采用聽、說、畫、演等符合兒童心理和年齡特點的方式方法使他們產生興趣,在輕松、親切、自然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1.變死記為趣記
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學生識記的東西很多,此時如果逼著學生死記硬背,只會起到事與愿違的效果。而如果老師注重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趣記、巧學,學生則能在愉快中接受信息,鞏固所學知識,并且達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顏色的單詞時,我教給學生一首童謠,伴著輕松的音樂,學生對所有的單詞都復習了一遍:“小黑熊,真頑皮,抓著一把水彩筆,畫個天空藍晶晶,blue,blue是藍色;上面飄著些白云,white,white是白色;畫個草地綠茵茵,green,green是綠色;開著許多小紅花,red,red是紅色;最后畫了他自己,black,black是黑色”。
平時教學中許多容易弄混的知識點,可以把它們編成口訣教給學生,讓他們覺得易學易記,過目不忘,當然這就要求口訣編得瑯瑯上口,富有韻味。例如教學五年級be動詞的三種形態(tài)am,is,are的用法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口訣:“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單數(shù)用is,復數(shù)要用are。”學生識記后在習題中再也沒有犯過此類錯誤。在六年級的音標教學中,有幾個單詞中的th都發(fā)[ ],但學生容易搞錯。因此我把那幾個單詞編成一句話:我想謝謝三十三(I think thank thirty three),這樣一來,學生就輕松了許多。而且長此以往的訓練,學生自己也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總是試著把一些知識點編成童謠或口訣,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使得識記變得趣味橫生,真正實現(xiàn)了“樂學”。
2.讓課堂變“舞臺”
同學們常說,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我認為小學英語課堂更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發(fā)揮自我的舞臺。因為少年兒童都喜歡表現(xiàn)自己,無論是優(yōu)生還是差生都是如此。當學生在各種競賽或表演時得到他人的認可,聽到熱烈的掌聲時,他們就會無比興奮。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我更注重的是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采用聽、說、唱、畫、游戲、表演等各種活動,給每個學生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使他們在無意識中學會知識,對英語學習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游戲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因為它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對所學的知識用趣味性的方法進行鞏固,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水果單詞教學后,老師可將幾個水果先后放入一個箱子中,讓一生蒙上眼睛,通過手摸、鼻聞來猜測是哪樣水果,而其他學生則作裁判,用“Yes”“No”來判斷。這樣,不僅猜詞的學生充分調動手、鼻、耳、腦、口等感官來參與對單詞的鞏固,而且其他同學也不會覺得無事可做。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小組為單位或分男女生組,猜對一個詞記一分,在相同的時間內看誰得的分最高,即為優(yōu)勝,給予精神獎勵。這種游戲集知識、趣味為一體,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得到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較好地達到了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實踐中,學習演唱英文歌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啟迪思維,并使學生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從而在娛樂中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例如:唱“Hello”這首歌時,由于已經(jīng)學過了自我介紹的句型,所以可以讓學生作替代,把歌詞中的“I’m Helen”改成I’m XX,并且找自己的伙伴對唱,學生們果然很投入,對句型也是掌握得更好了。 這樣,通過老師的努力,開展了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有效地抑制了小學生有意注意持久性弱的現(xiàn)象,初步形成了“玩中學,學中玩”的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的課型,從而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努力使自己保持“童心”
記得特級老師于永正曾說過,他的教學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始終保持著童心。我覺得小學英語老師更應該如此,不僅在教學中愛護學生的童心,更要使自己也有一顆童心。有的老師抱著滿腔的教學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教學效果卻收效頗微,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童心,很難與學生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