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使音樂課成為魅力四射的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主要辦法,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關鍵詞】音樂 轉變 激趣 感受 新探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加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我們的音樂教學來說機遇和挑戰同樣來得迫切。
我們不難發現現行音樂教學中已出現了很多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如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乏綜合性和選擇性;內容的繁多與書本知識的過于偏重,使教學脫離了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各種需求。甚至注重選拔和淘汰的武斷教學評價方式對教學本身都成了一種傷害。因此,如何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自身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每個音樂教師都要進行心態調整、進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為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教師。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審美教育學認為:組織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審美施教。音樂教學的結束階段,應該是師生對音樂審美的共同回憶,是一種新的審美聯想。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結尾時,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則,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教師可通過極具感染力的言語、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樂曲或舞蹈律動等方法,創設一種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再次獲得情感體驗,充滿新的審美渴望。
1.語言,升華音樂主題
教師優美鮮活的、富有感情的語言,尤如一根彩色的絲線把課堂上的環節串成一條美麗的七彩項鏈。尤其是結課語言,一定要生動、情緒化,有啟發性,它應該是整堂課的教師語言中的經典。能激起每位學生回味和體驗音樂,使學生情感體驗達到高潮,從而升華音樂的主題。
2.歌樂曲,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
結課時,師生一同熱情歌唱或聆聽本課的歌曲、樂曲或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歌樂曲,再次體驗音樂給人的情感愉悅,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此時,課堂彌漫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充滿音樂表現與創造,學生產生對音樂的新的審美渴望。
3.律動,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相融相通關系,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來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結課時,采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進行律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情緒更加高漲,使整堂課在高潮中結束,使學生對音樂充滿新的向往。
4.展現成果——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課堂教學結束時,根據課前或課堂上所進行的訓練,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如讓學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學歌曲,或邊唱歌邊配合上學生的舞蹈律動,或合上樂器伴奏。讓課堂在學生成功的喜悅中結束。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學生的成功感,激發他們的求
知欲。
5.延伸開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音樂教學不能局限在音樂課堂中,而應以課堂教學為軸,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開拓,這樣才能縮短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結課時,有目的地把所學內容延伸到課外,溝通課內課外、各學科之間的聯系,為課外音樂活動創造條件,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合作、創造等綜合能力。
二、要轉變教學的重心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其實每節課、每個音樂知識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啟發和導向工作,讓學生在每次音樂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
2. 強調創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中小學音樂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教育教益。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對音樂教學更有創新探索的精神。
3. 體現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
音樂教育具有人文屬性。因此,在教學中要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在藝術作品的排練中陶冶這種情操。如:在排練合唱時,使學生明確自己聲部所處的地位、應負的責任、聲部進入與退出的時間、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調節……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創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還有在準備服裝、道具、化裝、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評價的轉變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這就與我們以往的“成績考核”有著重大的區別。新課標的評價是包括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對本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全面的評價。
四、關注教學結課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之美
音樂教學追求的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結課這一環節也應注意體現它的審美理念。根據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認為結課時應注意體現以下幾方面的美。
1.科學美。音樂結課要體現科學美,要以科學為指導。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音樂審美教育規律,向學生傳授科學的審美知識和技能。結合教材自然地進行情感滲透,不可信口開河;
2. 情感美。音樂是情感藝術,結課階段應該是學生情感的升華階段,教師應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情感因素,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結課中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