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這種強烈的探求欲望,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愛思樂學。只有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才會有內在高層次的愉悅而產生強大的內動力。怎樣讓孩子們帶著成功的心態走向社會,這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為之深思的問題。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體驗成功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尊重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有人說:“教育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訓,而應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時候,學生與教師的眼光平視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鄙朴诎l現學生閃光的一面,善于撫摸學生情感的觸角,善于將自己的關愛給予學生,你就是學生喜愛的老師,學生就愿意向你吐露心聲。欣賞學生,關愛學生,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你的學生將會個個成才。老師愛自己的學生,有時就如慈母,充滿舐犢之情,有時就如嚴父,愛之深責之切。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縮小師生心靈的差距,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活學生思維的波濤。
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沒有了愛,也就談不上成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親切的眼神,會心的微笑,生動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精彩部分給予肯定表揚,及用手輕輕地在他頭上摸一摸,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快慰,感受到學習的愉快。在課間活動中與學生一起游戲、談心,與學生成為朋友,是他們喜歡你,愛上你的課,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
“愛生如子”課堂上是嚴師,課后是朋友,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及時給予鼓勵支持,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樂趣,讓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開第一步。愛人才能育人,愛孕育著希望,教育的真諦就在于用教師的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光。
二、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
教學家珀凱曾說:“大概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師能在課堂上采取的步驟是提供一種教育上的成功而不是失敗。”課堂是學生成功的搖籃,老師是學生成功的點金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特別關照學習困難的學生,“低要求,多鼓勵”,不搞“一刀切”,還應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等同參與成功的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信心,促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1.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精心導演,給學生創造主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求知發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即使錯了,也不要批評,要給再發言的機會,讓他獲得成功,精神愉悅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2.尊重、信任學生,教師不光耀在大的方面尊重學生,在細微之處要尊重學生,不壓抑、不嘲笑、不諷刺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允許學生發表新的意見和見解,對正確意見要予以采納、肯定、表揚,鼓勵兒童不斷探索,取得新的成功。當有的學生學習困但感到失望時,老師應積極鼓勵,當學生有進步時及時表揚。
3.引導學生善于質疑,敢于質疑。小學生在課堂上十分活躍,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為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敢問善問,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享受成果的樂趣,尋找自信的力量。
三、老師的期望是學生成功的動力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教師期望效應”,這種效應表現為: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并對他們抱以期望,經過一段時間,這些學生常常如老師期望的那樣有所進步;反之,如果教師漠視或討厭某些學生,這些學生的成績、品行往往會逐漸滑坡,進而破罐破摔。這是因為教師對學生寄予期望,就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學生就會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對待自己的行為,產生不負眾望的決心。而且教師對學生有點的及時、合理的肯定還會賦予學生學習好、表現好、做好學生的信心。相反,受老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必然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老師之間形成僵局,造成惡性循環,影響學生的成長。
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觀上都希望獲得成功,沒有成功可能的時就不愿意去做。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受,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動力。學生愈成功,情緒越愉快,學習的動機也越強烈。因此,學困生也渴望得到老師積極期望,甚至一個小小的成功也能成為他人生一個大轉折,老師對學困生的期望不能過高,要現實可行。我們要盡力尋找學困生的閃光點,以期望發揮其長處來彌補其不足。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一個可為之接受的短期要求,積極創造機會,不斷地讓學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例如,我班有一學生,基礎較差,在教學中我先鼓勵他,給他期望:“老師相信你會學好的,讓老師和你一起努力好嗎?”在學生樂于接受的情況下,我們定了一個近期的目標,接著一步一個腳印的讓他走向成功。
四、在學習活動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我發展的機會,創設機會讓學生成功
要使期望得以實現,關鍵是要給予機會。通過為學生創設各種成功的機會,啟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教育的目的如何轉化為效果,主要依賴于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成功的機會,誘導和推動學生參與活動,直至學生爭取創造成的機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學生參與的成功與學習效果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形式、多途徑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為學生創設自主活動的空間。凡是學生能動口的就讓學生動口,凡是學生能觀察的就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觀察的就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動手操作的就讓學生操作,凡是學生能總結歸納的就讓學生總結歸納。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學習過程,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