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大千世界無處不存在數量關系、空間關系和時間關系。新的世紀進入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科學化的時代,與數學方面的知識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從小培養幼兒數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從幾方面談談如何讓小班幼兒在活動中學數學。
一、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樂趣中學習
陳鶴琴先生歸納了幼兒的四大心理特征:好動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戲心,為引導幼兒活動提供了一條捷徑,但也要求教師必須努力為幼兒創設愉快的學習活動環境,使幼兒在歡樂、嬉戲中學習知識、茁壯成長。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也必然成為幼兒學習的向導,同時這也是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內在動力。小班幼兒思維特點是以直覺形象為主,他們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假如幼兒對數學活動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全神貫注地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也能充分地得到發揮。所以,在小班數學活動中,最主要是激發他們對學習數學興趣,讓幼兒在興趣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從而使幼兒想學、樂意學,在不知不覺中達到預期教育目的。
首先我采用的是游戲法,寓教于樂。熱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法是將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容寓于游戲中,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理解數學知識。如我們通過《給小動物喂食》、《小兔拔蘿卜》、《小貓釣魚》等游戲讓孩子們初步學會感知物體的數量。又如通過智力游戲《熊貓玩具商店》,使幼兒初步學會使用個、只、條、塊、輛等量詞。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讓他們看看、拔拔、跳跳、找找、聽聽、講講,從中理解其意義,促進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發展;其次,采用講解演示法,讓數量關系直觀形象地在孩子們的腦子里扎根。根據小班幼兒知識經驗較為貧乏、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教具和玩具,通過演示并配以生動、親切、簡練的講解,使幼兒的數學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之中。如在感知物體數量“1”和“許多”時,通過運用磁性教具邊講解邊演示:“今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著孩子(小雞)到草地找找好吃的,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看看有幾只雞媽媽?有幾只小雞”?幼兒很高興,跟著小雞“嘰嘰嘰,嘰嘰嘰……”又如“汽車站的汽車有多少呢?(許多),它們準備出發上班了,你們看,現在開走幾輛汽車?”幼兒會隨著汽車“嘀嘀、嘀嘀”并1輛1輛地數著。這說明在學習中幼兒思維都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再次,采用尋找法,利用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讓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運用記憶表象、尋找出相應的數量,尋找“1”的“許多”。我啟發引導幼兒看一看:活動室有幾位老師、多少個小朋友、幾扇門、幾扇窗等等?又如在感知“4”以內的物體時,我特意在活動室的周圍創設有“4”以內的各種物體,讓幼兒根據老師擊鈴的數量去尋找相應數量的實物。
二、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自主中學習
數學活動的操作材料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最初的數學知識及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內化,最后在腦中達到概念化。在提供數學活動材料時,既要考慮到幼兒的共性,又要兼顧個別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差異。要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發展的規律投放材料,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性,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
首先,提供遵循幼兒數概念的形成規律的材料。幼兒數概念的形成從動作表征階段-圖像表征階段-符號表征階段。因此,在提供操作材料時,我根據幼兒的思維階段特點,依次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感知4以內的數量,先提供實物材料(小車玩具、小動物玩具、小扣子等),讓幼兒在擺放實物中嘗試點數4以內的數量,再提供圖片材料,讓幼兒找出數量是4以內數,最后讓幼兒直接看數字,找出與它數量相同的卡片,從而建構初步的數概念。這樣,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兒感知、建構數學知識;其次,提供適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材料。小班幼兒思維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借助于各種形象動作及對材料的不同操作才能進行思維活動,進而理解數學知識。此外,他們注意力的持續性差,任務意識薄,但對活動的材料和使用工具的動作特別感興趣。所以,宜投放顏色鮮艷,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材料。比如,認識3,可提供給小動物喂食、找朋友、小貓釣魚等集玩具性、教育性于一體的操作材料;最后,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每個幼兒的先天遺傳、生活環境、生活經驗不同,各方面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在數學操作活動中,老師不能要求全班幼兒按同一目標進行操作,不能要求全班幼兒思維能力都同步發展。為了保護每個幼兒的學習性,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應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現有水平,盡量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幼兒解決問題
“數學并不神秘,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體,他們能從不同的物體中認出同類物體,也能夠意識到一類物件的數量、顏色,并區別其大小及所處的方位,如在午餐前,讓幼兒輪當值日生,運用一對一對應和重疊、并放的方法為同伴分碗筷、湯匙、毛巾及點心,樹立幼兒為集體和他人服務的良好思想品德。在布置、裝飾節日的活動室時,可引導幼兒設計最漂亮的彩帶,運用顏色的排序規律粘貼彩帶,美化自己的活動室,并懂得了你一條彩帶、我一條彩帶,合起來是許多條彩帶。在認知《手》的活動中,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兩只手也叫一雙手,讓幼兒通過數一數每只手有幾個手指,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哪一個最長、哪一個最短,能夠加深幼兒對長短的認識。教育幼兒能用勤勞的雙手,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結構游戲中,讓幼兒運用已學過的各種幾何圖形、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插五顏六色的花朵、餐具等建構《美麗的花園》、《家私城》,當好小小設計師。 在繪畫和手工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已掌握的幾何圖形,拼貼了各種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