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理解速度的含義,構建路程、速度與時間的數量關系;2、再應用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含義。
教學難點:構建路程、速度與時間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雷電圖片)你會解釋這一自然現象嗎?電閃雷鳴時人們為什么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揭題。
二、創設情景,激活經驗
1 、情境比快慢(感知快慢)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比快慢,下面我想請三位同學現場來進行走路比賽,看誰最快?誰最慢?(2)“××最快,××最慢”是什么意思?你能結合剛才的例子說說你是怎樣比快慢的?(3)走同樣長的路,比誰快,看什么?你是怎樣想的?結語:比快慢時,路程相同的話,我們直接比時間。(板書:路程相同比時間)敘述:這樣比快慢的方法在生活中很常見。如運動會上很多跑步項目就是這樣比的,跑相同的路程,誰的時間短,誰就快;(4)除了這樣比快慢外,還有別的方法嗎?(屏幕上圖示提示:如果他們照這樣走1分鐘,怎樣比快慢呢?)
結語:比快慢時,時間相同的話,只要比誰走的路程遠誰就快。
(板書:時間相同比路程)
2.沖突引問題(感知速度)
(1)兩位小朋友比快慢也遇到了問題,你能幫忙解決嗎?(出示情景)
誰走得快些呢?
同學1" " " " " " " " " " 同學2
(2)只知道時間能不能比出誰走的快?需要再知道什么,就能比出快慢了?
(補充信息:" 同學1家住佳美新新城離學校約有700米,同學2家住供電大樓離學校約有420米)
(3)嘗試計算后問;誰走的快?你是怎樣想的?
(4)他在比什么?你看明白了嗎?
(5)算式中70米、60米表示什么?
(板書:每分鐘走70米、每分鐘走60米并畫圖理解每分鐘走80米的意思)
(6)通過計算與畫圖,現在你能說說誰走的快嗎?你是怎樣想的?
結語:他們上學的路程與時間都不同,我們通過計算出每分鐘走路程幫他們比出了快慢。
像這樣表示每分走70米,每分走60米稱為“速度”(板書速度),速度與什么有關呢?(板書:路程、時間)
(7)你會求速度嗎?
問題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是多少?
2.丁老師騎自行車2小時約騎16千米,丁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
(8)計算后問:飛船的速度與胡老師騎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速度一樣嗎?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區分開?【知道速度的寫、讀(師敘述速度單位是由長度單位與時間單位兩部份合成的)。要求更改吳、王走路速度的單位】
(9)觀察上面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什么新的認識,能說說速度表示的是什么嗎?(小組交流)
敘述:像這樣每秒、每分、每時等時間單位內行的路程就是速度。
(10)速度是怎樣計算的?(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三、解讀速度(深化理解)
1.說說生活中的速度:
敘述:通過剛才解決“上學路上的數學問題”,我們初步認識了速度,也知道了路程、時間與速度間的關系,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速度?
2.解讀速度:
(1)人步行的速度、世界“飛人”跑步速度。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常見的速度吧(出示人步行的速度4千米/時)
問:表示什么意思?追問1:步行2小時可走多少千米?怎樣求路程?
追問2:步行12千米需多少時間?
[出示世界“飛人”跑步鏡頭(問怎樣計算他的速度?)師口述速度并模擬嘀噠一下飛人已經從報告廳這邊到那頭了。(有什么感受?)]
(2)聲音傳播的速度、光傳播的速度。
(出示雷電圖片在呈現音速與光速:聲音再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光在空氣中的成本速度是300000千米/秒)
學了今天的知識你能更好的解釋這種現象了嗎?【回應課前】
四、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敘述:今年十月在黃石開幕了第三屆國際礦冶文化旅游節,丁老師了解到一些信息,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嗎?你能解決下列問題嗎?
(1)嘉賓張叔叔乘動力組列車從廣州到武漢參加黃石國際旅游節,全程約1400千米,行完全程約4小時,動力組列車的速度大約是(" " " " ")。
(2)武漢的李伯伯一行人駕車來黃石,全程約90千米,汽車速度是90千米/時,大約需要(" " ")時能到達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