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各級教育階段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標。魅力德育的構建并非簡單羅列制定一些紀律、規則以及實施一些主題教育活動就能達到該目標。尤其對于魅力德育跨度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構建何種科學合理的德育一體化魅力德育體系,是一個新課題。錦州市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校11年來經過深入探索,制定了“以人為本”為德育指導思想,以“真善美”為核心的九年六段的德育內容,以“分層培養”為實施方案的魅力德育。魅力德育工作執行以來,收效良好。筆者根據從事魅力德育工作多年的認識,闡述了錦州市實驗學校這一魅力德育體系依據的理論基礎、內容以及踐行過程。
一、理論基礎
錦州市實驗學校魅力德育的理論基礎體現在:指導思想遵循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思想,魅力德育核心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培養實施方案遵循學生思維意識形態成長規律。這三部分有機結合,體現了構建魅力德育的智慧性。
(一)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最初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固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孔子強調教育中“人”的價值,“樹人”,使人“人化”。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我國各項工作指導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對人的主體地位的新的提升,任何工作方法體系的建立就是要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我校魅力德育工作方法體系的構建,同樣要以學生成長與發展作為根本利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以學生個體為大計,以培養國家未來的建設者為大計。這種人本的思想,也正是錦州市實驗學校的魅力德育理念的指導思想。
(二)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
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是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倫理觀的總概括。學生正確哲學觀的形成由所接受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決定,屬于社會意識形態建設范疇。新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從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意識形態發展而來,逐漸形成了現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小學和中學魅力德育作為教育學生的基礎階段和初級階段,其核心內容也必須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塑造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操,法制意識和榮辱觀。
錦州市實驗學校構建魅力德育的核心內容時,經過嚴謹討論認為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本質上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成為一個具有“真善美”品質的人,求真、至善、臻美。而且人類活動的理想境界就是不斷地追求“真善美”,從而獲得自由和理想。
(三)實施方案遵循人腦發育及思維意識形態成長規律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的產生過程不僅與生物電的傳遞過程一致,而且也與腦化學物質變化的過程相一致。人腦的生理活動是人的意識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人腦受到損害,就會阻礙腦生理過程的正常進行,人的意識活動也將受到影響,甚至失去機能。思維是有意識的人腦對直接或間接感知的客觀事物進行概括、分析和處理所生產出來的反映。
二、魅力德育的內容構建與實施
魅力德育“真善美”為核心內容,九年六段分層構建的內容體系,遵循人腦發育及思維意識形態成長規律的分層實施方案。六段內容與相應實施方案有秩序有機的整合為整體,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
在實施方案上,從建立規范的校規校紀,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班級活動、親子活動、社會活動;從到老師言傳身教、校園廣播等多種教育渠道,到“唱、傳、誦、讀”等多種手法,浸潤熏陶滲透,感知校園、社會的真善美,踐行校園、社會的真善美。
(一)一~二年級:感知并踐行身邊的真善美,重在知對錯
一~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意識建立特點主要以感知為主,對道德概念的認識還停留在表象上,不善于評價自我行為,具有直觀的感知能力。因此,由感知到踐行身邊的老師、同學的優秀品質是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內容,建立對錯觀是本階段魅力德育的重點。老師的引導,同學間的相互影響,無以惡小而從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逐步讓學生們明確哪些是對的而發揚,哪些是錯的而丟棄。從在心靈里建立知對錯的概念,過度到踐行正確事情的行為習慣。在宏觀層面上,達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在生活與學習層面上,達到尊敬父母師長、團結同學、愛護公物、不吃零食、按秩序進出教室、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
實施方案:入學教育體現在紀律要求上;班級生活中體現在老師言傳身教,引導對錯的感知上;強化感知體現在主題活動上;踐行真善美體現在養成習慣的自主性上。一環扣一環,逐步深入。
(二)三~四年級:感知并踐行校園的真善美,重在辨榮辱
三~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意識初步建立,具有初步的思維判斷能力,學生活動范圍逐步加大,建立在感知并踐行校園的真善美,建立榮辱觀是本階段魅力德育的重點。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校園是培養榮辱觀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校園生活生活以及開展的案例教育活動中,列舉榮的例子和辱的例子滲透熏陶,采用智慧的方法實施。
(三)五~六年級:感知并踐行社會中的真善美,重在明是非
五~六年級的學生具有初步的思維能力,對社會上較為復雜的事情能進行邏輯判斷和分析,感知并踐行社會中的真善美,建立是非觀是本階段的教育重點。建立是非觀,關鍵在于事情的評價標準。站在不同立場和角度的人,判斷標準必然不同。我校教育學生,要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看問題,要站在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方面看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是非觀,會把真理看成謬誤,把正義看成是邪惡。學生長大走向社會,很可能會迷失方向,假冒偽劣,坑蒙拐騙,黃賭毒黑,見死不救,金錢至上,人情冷漠等等亂象就會出現。愛國教育講尊嚴;社交教育講禮儀;行為教育講文明;生命教育講保護;孝心教育講孝敬;消費教育講節儉;形勢教育講關注;規范教育講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