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不具備高尚的人格,是不可能培養出具備高尚人格的學生。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在實踐中鍛煉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成為學生學習的表率。筆者從教師的內涵、教師的形象、師生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方面具體闡述教師良好人格的培養及示范作用。
【關鍵詞】人格 示范作用 教師 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句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不僅向我們闡釋了教師從師的前提條件,而且蘊含了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
人格示范是指教師通過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給學生以良好的榜樣示范。它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特征,是教師應當遵循的基本師德原則。教師勞動所具有的示范性特點和學生所具有的強烈的模仿性,使教師人格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學生,并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在塑造學生心靈的過程中,是其他任何影響都難以比擬的;這種最現實、最鮮明、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就像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不具備高尚的人格,是不可能培養出具備高尚人格的學生。同比,教師首先必須在實踐中鍛煉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成為學生學習的表率。教師良好人格應有哪些具體表現呢?我想應從以下三大方面闡釋。
一、教師的內涵
內涵是素質的基礎,應該包括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廣博的學科知識,創新的思維能力。總之,教師的知識內涵與思想內涵,都是學生眼中具有魅力的教師形象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希望老師是個“全才”,不僅是所教的專業學科,還要學識廣博,足以使學生心悅誠服。一個博才廣識的教師、思維敏銳的教師,才能自然應對學生方方面面的疑慮。因此,素質教育給教師提出了又博又專的要求。
教師的內涵更為重要的還是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崗敬業,忠心于教育事業的思想形式;有理想,有抱負,在事業上專心刻苦的性格表現;有正氣,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行為的侵蝕,這都是教師良好思想內涵的體現。
二、教師的形象
教師給學生最直接的仿效作用便是教師的外觀。教師所表現的良好儀態,健康的體格,整潔的著裝,得體的舉止,流利的語言,適當的禮節,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風度等方面,也都會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師生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格示范需要教師直接地讓學生感受出來。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有透徹而圓熟的了解,對學生嚴格而不茍求,溫和而不隨便,要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要處事公平無偏私,對每個學生表示關懷和體貼;教師還必須實事求是,不裝腔作勢,不自以為是,經常協助學生解決困難。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人格示范作用的重要表現。
例如,我有這樣一個學生,聰明、調皮,并且很有個性。剛入學時,不愿意遵守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不穿校服,干擾課堂紀律,經常遲到,給班集體的榮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多次批評教育后,他仍沒有多大變化,甚至發動同學與我對著干。我對此非常惱火,也覺得很失敗。事后我慢慢反思,我與他相處的這段時間里,對他了解還不夠,批評教育也欠缺方法與藝術。觀察中我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有思想很有個性的孩子,并不是存心與我過不去。在之后的時間里,我關心他的學習生活,在他犯錯誤的時候,耐心地聽他解釋原因,幫他指正。漸漸地,贏得了他的信任,與他建立起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他的紀律性增強了,學習成績提高了,還成了我班級管理的得力助手。
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還體現在教師應該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車爾尼雷夫斯基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教師要教育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必須先受教育,躬行自明。”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一個光輝的典范。他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一貫提倡“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已”,同時躬行實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學生。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在種種挑戰和困難面前,更應率先爭范,身行實踐,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使它們成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人格示范作用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育人律已,提高素質。布貝爾說過:“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的整個人起著真實的影響。因為在培養品格時,你無需一個道德方面的人才,但你卻需要一個完全生機勃勃的人,而且能與自己的同伴坦率交談的人。當他無意影響他們時,他的蓬勃的生氣向他傾注著,極其有力徹底地影響他們。”這說明教師自身的人格示范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一種簡單的作用和被作用的過程,而是師生之間的思想、品德、感情等進行復雜而奇妙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自身良好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做到處處是模范、事事皆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達到主動育人的目的,也使學生主動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學生又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學生的品格表現會折射出教師的人格,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育人中律已。當學生表現出某些不良品格時,一方面分析查找學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還要善于從主觀上去檢查自己,重新審視和認識自我,及時找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哪些消極的人格特征,以教師職業道德嚴格要求和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質。
斯賓塞認為:“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教師的人格對學生心靈輻射最強,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楷模和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