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最佳時期。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校風的基礎。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一、從宏觀處抓養成教育
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我們把養成教育看成是德育工程的基石。“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我們要以人文校園建設為目標,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使之成為養成教育的載體;以打造過硬師資隊伍為保障,實施愛的教育;以班集體為陣地,在小氣候中拉動學校大環境的整體推進;以各種活動的開展為載體,創設養成教育的情境;以綜合素質評價為措施,提升學生道德素質標準。結合學科特點注重滲透德育內容,開展系列活動如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開展讀書活動,結合教材聘請校外輔導員進行法制教育,請轄區民警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安全教育等,促學生文明養成。
二、從點滴處抓好養成教育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中高年級學生對《規范》、《守則》倒背如流,卻隨地吐痰、隨手扔紙屑;許多孩子節假日走向街頭巷尾學雷鋒做好事,回到家里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尷尬。因此,學生的責任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必須從點滴的養成教育做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老師要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紅領巾,放學站路隊等等。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最為關鍵。百尺高臺,起于壘土;質的飛躍在于量的積累,責任行為建立在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因此,我們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低起點為原則,要求學生從“對自己負責”做起,采用日常化的教育方式,立足在平時學習、生活、禮儀的實踐中組織引導學生實踐責任,履行責任,從而形成好習慣。在學校的工作安排中,我們做到每月突出一個重點,每周提出具體要求,認真開展流動紅旗評比活動;做好紀律、衛生、兩操的檢查和每周一次的評選,并把評比結果作為評選文明班級和優秀班主任的依據。責任教育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檢查,真正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加強了責任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促進了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勞動習慣。如:在活動的開展中進行思想教育;在校內管理中進行紀律教育;在常規培養中進行規范教育;在學習中進行禮儀教育,在行為習慣中進行禮貌教育、衛生教育等。
三、從關鍵期抓實養成教育
對小學生來說抓住關鍵期進行養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予以施教將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如果學生養成了壞習慣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養成教育一定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年齡優勢,嚴格要求,強化訓練,往往會事半功倍。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從學生入學開始,關鍵期就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抓緊、抓好、抓細、抓實、抓小、抓早。這樣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孩子的天性和潛在因素,有利于良好品德、習慣的形成。在少先隊活動中我們采取分年級、分學段,結合年齡特點開展活動,如開展自理能力訓練,低年級的孩子掌握自己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的能力;高年級的同學自己能纏毛線、切菜、包餃子、整理房間;中年級的同學學會了熱飯、燒開水、疊衣服,做簡單的飯。通過訓練比賽激發所有孩子的熱情,使他們在嘗試中找到樂趣和成功的滿足。
四、通過行為訓練強化養成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習慣在于教師的訓練和指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須反復抓,抓反復。尤其是對那些行為比較差的學生,不但要通過愛去澆灌,還要通過榜樣、示范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帶,運用一定的激勵機制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
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教師的一丁點兒的表揚和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時,教師應適當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方式。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在教育合力中鞏固養成教育
首先是強化德育工作網絡的整體功能,做到管理育人、齊抓共管。一是構建黨支部—(團支部)少先大隊—少先中隊;政教處—班主任—班委會;教導處—教研組—任課教師的德育工作網絡體系,做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同頻共振。少先大隊在學生中開展了“愛祖國、愛師長、愛學習、愛環境、愛公物”活動,在此基礎上創新內容與形式。開展“家校社區聯動”,教育學生在學校做個“了不起”的好學生;在家里做個“了不起”的好孩子;在社區做個“了不起”的好公民。在活動的開展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確立更新的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拓寬成長更新的路子。其次是教師家訪與召開家長會相結合,做到教師與家長教育學生協調一致。三是注重與社區聯系,做到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并駕齊驅。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小學階段又是少年兒童成長的關鍵基礎時期,更是養成教育的最佳階段,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將決定其今后成長的方向。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