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學中,學習者和教育者都以完成知識的傳遞為主要目標,學習者主動學習能力培養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是社會轉型和教育變革中不得不面對和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在分析了小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現狀及意義后,提出提升小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策略,以供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決策。
【關鍵詞】小學生 主動性 問題 對策
1引言
學習主動性是學生學習的一種能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持的一種主動的、枳極的態度。一方面,在外在行為上,它表現為學生自愿自覺地參與學習活動;另—方面,在內部心理活動過程上,它表現為,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對學習內容、學習過程、方法等做出選擇和調控,并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建構知識結構,做學習的主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因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2小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概述
2.1.小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現狀分析
2.1.1 主動性不強,自我效能感低下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對于游戲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在課堂上小學生往往對各種引入游戲的教學有較好的注意力,在互動中保持積極性。若課堂中過于強調概念的講述,教師教學的吸引力就會被弱化,教學效果就會被消弱。然而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很多時候,是不能一直與游戲相關的。在課外時間,大部分小學生更傾向于將時間用于娛樂。特別是在沒有父母督促監管時候,孩子是很難主動學習的。即使有的小學生自制力較強,可以自行學習,對學習的內容也沒有清晰的概念,主要依賴于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很少主動選擇,甚至把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作為既定的標準。小學生主動性不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對游戲的偏愛,還包括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習環境等。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教育是依賴于學校和教師的,離開學校就意味著學習的結束,之后就應該完全放松。還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掌握了老師要求的知識即可,無需再關注其它內容。小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較長,父母的想法很容易對他們產生相應的影響。另外,由于學校的評價機制,小學生不得不對既定內容格外重視,這也是造成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漠的因素之一。
2.1.2 自控能力較差,時間支配意識弱
自控能力是指個體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無需外界干擾就能適當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和誘惑,放棄安逸,始終如一地向著目標努力的能力。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自制力欠缺,沒有認識到自己應該“管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大都不善于換位思考,缺乏宣泄空間。所以不愿意壓制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時常常忽視家長會及家訪的作用。過于強調教師的執教態度,對家長教育觀念的端正沒有足夠得重視。小學生在家庭中情緒得不到及時的調節和控制,就會給自控能力的培養帶來負面影響。我們需要記住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因此只有情感關懷才能促使小學生自覺的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2.1.3 不善于運用學習策略,學習效率欠佳
學習者為獲得、記憶、和運用各種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步驟、方法、途徑等,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為獲得滿意結果采取的各種措施,都稱之為學習策略。它與學習者的特質,學習發生的時空間和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都密切相關。恰當的運用學習策略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在學習中不用學習策略或很少用.主要表現是,課上對于教師和教參上強調的重難點,小學生能認真傾聽。對針對自身而言的重難點,卻缺乏關注意識。課下幾乎沒有人自覺列提綱梳理重點。在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不會使用。主要表現是,對于教師講述的策略有所了解,對同學采用的學習方法也很贊賞。但在自己的學習中卻沒有使用的意識。
2.1.4 不善于利用自我檢查,學習效果不理想
小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很少自我檢查完成的質量,且不在意學習結果。對批改后的作業,小學生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批改結果之上,對正確的部分一眼帶過,對錯誤的部分只在意將其轉換為正確答案。不對知識進行總結反思,對自身充分掌握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需要強化沒有概念。在考試中,當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很期待老師的表揚和父母的獎勵,當成績不理想時對自己沒有過多的苛責,也不會客觀地尋找原因。對學習結果回饋的信息不重視,不懂得根據學習結果來評價自身的學習情況。
2.2.小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意義分析
2.2.1有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特點明顯類似于學前兒童,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具有前青春期的特點,對事物能夠完成完整的自我認識。并且他們大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邏輯思維和可逆運算已經出現。所以具備主動學習能力更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狹義地說認知就是思維或記憶。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在培養小學生思維方式和思維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2.2有利于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自作主張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與同學和教師交流的機會。能夠讓每個學生的想法與他人共享,并在學習群體中了解他人的想法。這個過程中,促使小學生表現自己、理解他人。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他們會對所獲得知識不斷地加工,深層次的理解知識,對學習的主動性也逐步加強。這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疑而不解,又欲解之”。在解疑的過程中使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