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在育兒教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會不斷帶給父母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所以作為父母都必須學習才能處在一個與老師同樣的教導位置上。此時,老師要做好家長育兒知識的引導者和服務者。
【關鍵詞】家校合作 助力孩子成長
當我走上講臺后,才更能體會到當老師的艱辛和不易。一方面要像孩子父母一樣照顧好孩子在校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培育成才”??赡芎⒆舆€不能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就如當初我們不能理解自己的老師一樣,但從走上講臺起,我們都義無反顧的一步一步在“教好書,帶好孩子”這條路上探索前行。其實想想,我與學生的家長一樣,一直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什么困難都能搞定的老師(家長),盡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身體長好,知識學好。有了家校聯手,我和家長都感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把自己的收獲分享一下。
一、告訴老師的話
老師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在育兒教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會不斷帶給父母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所以作為父母都必須學習才能處在一個與老師同樣的教導位置上。此時,老師要做好家長育兒知識的引導者和服務者。
1.了解學生情況
走進學生,對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如: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家庭氛圍(家庭和睦與否,)、家長的文化素質、職業、性格、處世態度以及家教情況。教師只有在了解情況之后才能對家長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溝通才順暢,才會謀求到一致,采取到協調的方法。
2.尊重家長與家長和諧交流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迥然不同的家庭,所以我們不要厭煩母親的“嘮叨”,不要鄙夷父親的“蠻橫”,不要不屑老人的“迂腐”。 我們也暫且不去理會他們是否有正確的愛的方式,是否懂得教育。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一位懂得愛、珍視愛的教師?是不是用一顆父母的心來日日打量自己作為教師的言行?" " " " "其實都是因為愛孩子,家長和老師才會有“家校聯手,共育蓓蕾”的需要。我想凡事顧及家長的感受,家長才會從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幫助指導,進而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會被家長接納采用,溝通合作才會不流于形式,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深入地展開,取得成效。
二、告訴家長的話:孩子最好父母帶
案例一:我們現在這個班有一大半的學生都是婆婆爺爺或親戚帶大的,這些父母想著有老人、親戚幫忙或者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有人接送上下學,一切就行了。于是忙著外出打工或者忙著打麻將。瀟灑的時光總是飛逝,轉眼孩子六年級,小學都快畢業了。一些父母在這時得知孩子成績不盡人意時,竟然怪自己的孩子不爭氣!這時,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應該問一下自己:“我一天有多少時間想過孩子的事兒?孩子現在的體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孩子失敗時一起楸過心沒有?孩子進步了,共同喜悅過嗎?去學校和老師聯系過幾次?同孩子聊過幾次心里話?”……
三、老師告訴家長教育經驗:決定孩子成績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中家長會根據存在的種種問題,采用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卻常常在教育過程中產生迷茫:為什么付出了沒有收獲?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為引導家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改變家庭教育的現狀。老師要告訴家長: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決定孩子的成績。
1.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通過營造氛圍來改變
這里主要指家庭氛圍的創設,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給人以影響,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家庭物質環境的影響。
案例二:爸爸就是這么做的
“老師,鐘雨涵的字寫得很好!”“老師,鐘雨涵爸爸的字寫得好!”“老師,鐘雨涵很愛學習……”經過多次了解:鐘雨涵的爸爸小時候就特別愛學習,靠讀書走出了“農門”。家里崇文氣氛濃烈,要求也嚴格。所以鐘雨涵的學習態度很端正,事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鞍职志褪沁@么做的”成了她的口頭禪。由此可見,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之大。而且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齡小,見到什么就學什么,養成好的學習態度也容易。所以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時,不知道如何入手,“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旦發現孩子出了問題,不是急風暴雨式的一頓“管教”,就是對孩子表現得無可奈何,于是任其發展。老師要告訴家長,學生要養成的習慣如下:
(1)要養成閱讀和背誦的習慣;(2)要養成計劃和執行的習慣;(3)要養成自學和預習的習慣;(4)要養成復習和整理的習慣。
3.做到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
中國小孩比較特殊,有些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遇到困難很難堅持下去。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是其中的一個方法。舉兩個例子:
案例三:記得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有些同學的手長了凍瘡就不想按時完成作業了。為了使孩子有吃苦精神,我買來了治療凍瘡的藥膏,這些孩子的手慢慢消腫,樂意做作業了,我的心中就像點了一個小火爐。藥膏治好了孩子的手,溫暖了他們的心,也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案例四:一天早晨我一睜眼,覺得自己渾身酸痛,頭痛得也非常厲害。聽到外面呼呼刮著的寒風,真想在被窩里多呆會兒,但一想到孩子們殷切的期望,我忍著病痛,從暖烘烘的被窩里爬出來。當我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學生們一個個陸續到來,聽著他們朗朗的讀書聲,我的心也暖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