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本文應用文獻調研、錄像觀察分析及數據統計等研究法,對2014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鞭腿技術運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鞭腿技術在全國散打錦標賽中的運用現狀,探明其擊中效果,使鞭腿技術使用達到最佳化。結合錄像觀察法,并數據統計分析法,探討各個級別單一腿法進攻、反擊的效果及其原因。
關鍵詞 武術散打 散打錦標賽 鞭腿技術
本文針對以2014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男子組12個級別、24名運動員、26局比賽的鞭腿技術運動情況為研究對象,統計各場次所有鞭腿技術的使用情況,能更加清晰的認識鞭腿技術的重要性及高水平運動員在鞭腿技術方面運用的規律與特點,為提高散打鞭腿技術運用的意識,給武術散打教學訓練提供實踐技術與理論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4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男子組12個級別、24名運動員、26局比賽的鞭腿技術運動情況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進入中國知網或圖書館文庫和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查閱武術散打專業書籍、翻閱多種散打期刊論文及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參考與理論基礎。
2.錄像觀察法
將2014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男子組決賽制作成的DVD進行快、慢、正常等形式播放,并針對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的運用情況觀察與統計。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散打鞭腿技術特點及動作結構
1.散打鞭腿技術的特點
在武術散打技術中,鞭腿又稱為側彈腿,是通過側向弧線攻擊的屈伸性腿法之一,它具有攻擊性較強、力量大及速度快的特點。散打鞭腿技術應擊打部位不同,而劃分為低鞭腿、中鞭腿及高鞭腿三種類型,其各個腿法的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
2.散打鞭腿技術的動作結構
根據不同的肢體表現形式,固然左右兩腿的作用及功能也不盡不同,在散打運動中,通過轉髖帶動大腿活動帶動小腿,形成鞭腿。
(二)2014年散打錦標賽鞭腿技術運用情況分析
1 鞭腿技術在進攻中的運用分析
通過上表1得知,不同級別運動員散打鞭腿運用情況大不相同,其中52公斤級別的散打鞭腿擊打次數最多,成功比例達到70%左右,從65公斤級別以后擊打次數逐漸減少,但是成功率逐漸提高,如90公斤級別的鞭腿擊打次數少,但是成功率比較高,原因分析:第一、從級別層面上,形體較輕者,動作靈活、步法輕快及身法敏捷,移動速度快,易于躲閃,不易被對方擊中;第二,從力量結構上,級別大而力量相對較大,擊中部位時造成明顯的震動,易于得分;說明在散打運動中鞭腿占有很大的地位。
2.鞭腿技術在反擊中的運用分析情況
從上表2中可以得出,不同級別的散打運動員在相同局數中反擊次數不盡相同,小級別鞭腿反擊次數相對較多,但成功比例占34.8%;隨著級別的增大而反擊次數逐漸減少,但是成功率反而提高,原因分析:第一,由于小級別散打運動員的靈活多變,不管是主動進攻還是反擊中,擊打次數相對高于大級別的散打運動員;第二,從力量層面分析,大級別散打運動員的力量較大,而身法靈活度較差,從而在反擊中,不易于防守。
通過上表3中可以得出,在同樣場次、局數的散打比賽中,分值越大則得分相對少,其局得分也較低,不容易得到滿分,說明在散打運動中,鞭腿雖然力量大、速度快,但存在動作幅度大,易于防守,積極反擊相對較大。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比賽中反擊的成功率比進攻的成功率高,充分說明鞭腿反擊技術在比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小結
在散打實戰中鞭腿技術運用比較豐富,不同級別運動員使用鞭腿缺乏靈活性。各級別運動員鞭腿擊打部位不平衡,戰術意識不高,腿法實戰運用能力低。雖然散打腿法具有攻擊性強、力量大及有效性極強的特點,但是由于運動員沒有足夠的戰術意識,造成鞭腿實戰技術低,成功率少。應加強對腿法的利用能力、組合技術的運用能力、運用戰術的意識培養。根據散打運動員的生理特點和個人技術特長,從基礎開始培養戰術意識,更是不可忽略。
參考文獻:
[1] 祝紅,曹華,田文學,燕向東.散打鞭腿動作關節活動的運動學特征[J].體育科研.2004(06):52-55.
[2] 郭平安,黃志剛.優秀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的生物力學特征[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5(0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