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3-000-01
摘 要 如何在激烈的游泳競技場上獲得出色成績?是國內外同仁一直探索的重要問題。答案其實顯而易見,就是要實施全新訓練理念,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提高游泳運動員的專業能力,使他們在競技場上獲得優異表現。本文嘗試研究游泳運動的全新訓練理念,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 游泳運動 全新訓練理念 對策
一、前言
近些年來,世界競技游泳訓練呈現如火如荼發展之勢,如何在激烈的游泳競技場上獲得出色成績?是國內外同仁一直探索的重要問題。答案其實顯而易見,就是要實施全新訓練理念,并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提高游泳運動員的專業能力,使他們在競技場上獲得優異表現。本文嘗試研究游泳運動的全新訓練理念,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二、游泳運動的全新訓練理念
游泳運動的訓練是一項系統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訓練理念也要與時俱進,從多個方面入手,這樣才能使游泳運動員獲得更好的表現和進步,具體而言,可采取的游泳運動全新訓練理念有以下幾點:
(一)重視核心力量訓練
國際運動專家學者認為核心力量包括三點基本要義,一是發力源自臀部;二是運動員通過全身的協調運動傳遞力量;三是用力時保持身體姿勢平衡。游泳力量主要源于臀部發力,使其傳達到手臂,這種技術與壘球和棒球運動員投球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依賴臀部發力,將力量傳遞到手臂上,然后竭力將球扔出去。在游泳訓練中,必須要求運動員要均衡、協調地用力,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對游泳運動員加強地面協調性訓練,比如布置各種球類練習、墊上練習和徒手練習等,以此提升游泳運動員的身體控制能力與協調能力;其次,要提升游泳運動員在水中控制身體的能力,促使運動員在游泳過程中進行身體滾動,然后將全身力量傳遞到手臂和腿部,以此提升游泳運動員在水中控制身體的能力。
(二)將訓練量與強度有機結合
運動生理學理論認為有氧代謝建立于高質量的有氧能力基礎上。這就為大運動量訓練理念提供了扎實的理論依據。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間歇訓練開始廣泛用于游泳運動訓練中,這就使得運動員不得不面對日益加大的訓練量。這種訓練理念具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弊端,雖然對中長距離的游泳項目成績提高迅速,但是短距離游泳項目的成績則進步不大,有時候還會產生運動員身體損傷等現象。進入新世紀之后,人們開始意識到游泳訓練不僅要強調數量,還要注重訓練強度。美國的大負荷派理論指出,運動項目的運動量要合適,而且要與強度訓練有機結合,美國游泳運動員利用這種訓練方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隨著人們對游泳運動的認識不斷深入,開始發現單一的注重大運動量或運動強度都是不可取的,關鍵要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方能提高游泳訓練效果。
(三)基于能量代謝原理明確訓練強度
能量代謝原理指出運動員在進行不同負荷的強度運動時,機體內部的能量系統功能呈現出一些特點與規律。站在生理學理論的角度而言,運動員接受運動訓練時,需要發揮專項運動中能量系統的供能能力。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只是將訓練方式簡單劃分為速度訓練與耐力訓練,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實證明,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建立在多種要素基礎上的,同時,能量代謝鏈條上還存在一些中間環節是運動員不可或缺的運動素質。所以有必要結合能量代謝原理來明確訓練強度,防止訓練的盲目性與隨意性。按照能量代謝力量的原理,運動員的肌肉做功源自于體內的磷酸原系統。在培養游泳運動員的某種專項能力時,需要按照能量代謝原理提高他們供能系統的相應代謝能力、輸出能力,這樣可以充分提高機體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對游泳運動員的成長大有裨益。
(四)將恢復作為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今,國內外學者尚沒有對產生運動疲勞的原因解釋得很清楚,但是隨著諸多專家學者對疲勞機制的研究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教練和運動員開始意識到恢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要想使游泳運動員從容應對訓練負荷,使他們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防止產生運動過度疲勞,游泳教練員有必要為運動員安排合適的訓練負荷,并強化一定的恢復措施,使運動員的身體保持良好狀態。其實,在當前的游泳訓練中,恢復已經成為日常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被視作獨立的部分被安排。鑒于游泳運動的性質與特點,常用的恢復手段包括按摩、水療、藥物等手段。教練員要多學習心理學、教育學、運動學和營養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以此為游泳運動員制定科學合理的恢復計劃。
三、結束語
現階段,訓練理念已經在我國的實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游泳運動日漸成熟,并受到諸多愛好者的青睞與認可,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游泳運動中,這就需要在游泳訓練中采取全新訓練理念,比如重視核心力量訓練、將訓練量與強度有機結合、基于能量代謝原理明確訓練強度、將恢復作為訓練的有機組成部分。用先進的理論作指導,會促使游泳訓練實踐活動不斷發展,不斷成熟,使游泳運動員獲得更佳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吳燕.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展方向[J].少年體育訓練.2010(1).
[2] 吳楠.簡論現代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展方向[J].游泳季刊.2011(11).
[3] 李紅梅,于傳偉.現代游泳技術與訓練的發展方向研究[J].2010(08).
[4] 宋楊,王新強,徐志超 . 淺析游泳訓練的發展特點[J].科技信息.2010(1).
[5] 郭慧.核心力量訓練在游泳訓練實踐中的應用問題[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1):38-40.
[6] 梅雪雄.游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