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技能型社團和技能大賽在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培養中的作用,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提出將二者協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技能型社團 技能大賽 職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1-0152-02
高職教育要求學生應具有就業崗位所必需的專業能力(技能)、職業素質和知識。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學歷競爭上并沒有明顯的優勢,只能在綜合素質的培養上加大教育力度,發揮其個人特長,才能在愈演愈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有一席之地。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設計的。除此之外,專業技能型社團和技能競賽這兩個平臺也為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 技能型社團在學生技能培養中的作用
學生社團是指學生為了實現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自愿組成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中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這些社團可打破年級、系科以及學校的界限,團結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發揮他們在某方面的特長,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學生社團形式多種多樣,如學術問題、社會問題的討論研究會,文學藝術、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組成的活動小組,有文藝社、棋藝社、攝影社、美術社、歌唱隊、話劇團、籃球隊、足球隊、數學社、物理社、化學社等等。每年各社團以其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社團生活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充實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實踐技能和學以致用的本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專業技能型社團是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目標,以學校的第二課堂為平臺,由學生自主選擇而形成的具有較強職業導向性的學生群眾性組織。第二課堂活動是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場所,是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延伸,具有第一課堂不可取代的作用。
學院專業技能型社團較以往的藝術興趣類、公益服務類、科技創新類社團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擁有較為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和獎勵機制。由各專業教研室主任牽頭負責,并配有專業教師負責成員招聘、培訓指導及大賽、活動等的策劃。社團建有專業實訓教師與社團成員的定期溝通和培訓機制,通過提出與專業知識相關的課題或任務,有針對性地輔導社員,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二是多平臺多渠道提升社員技能水平。通過技能比武、承接項目等相應活動使學生在賽中學、做中學,運用具有靈活性、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創新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社團活動體系。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學生社團99個,其中專業技能型社團5個,這些社團基本覆蓋了學校的主要專業,如化工技能社團、機械創新團隊、電子競技協會、自動化社團、機器人協會等。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都和專業技能訓練和技能大賽有著緊密的聯系。自動化社團成員曾代表江蘇省參加國家級化工儀表自動化技能大賽,多次榮獲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化工技能社團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化學檢驗工技能大賽和化工總控工技能大賽并多次獲得一、二、三等獎。在參加專業社團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和較高的道德情操等綜合素質為宗旨。專業技能型社團以專業實驗室或實訓室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并且可以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或自主命題進行研究,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專業學習自覺性;彌補專業設置上的不足,糾正專業培養相對狹隘的弊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求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 職業技能競賽在學生技能培養中的作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使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脫穎而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組織了一系列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技能競賽以職業關鍵能力為導向來設置各項賽事,對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高職學院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學院發展的核心是教學質量的提高,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改、以賽促建”,檢驗學校的專業教學水平。因此,技能競賽在促進教學質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過準確把握各專業高技能人才所面向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資格標準,是實現職業技能競賽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的核心點。一方面,按照“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要求,采取逆推式方法論,通過組織專業教師、企業專家認真分析,并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對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的工作崗位進行分類、匯總,確定學習領域的知識、技能、態度目標,確保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另一方面,根據職業資格標準,緊跟新技術發展,圍繞職業核心、必備技能與知識點編制競賽題,確定競賽方式與評分標準,堅持競賽活動的導向性、激勵性和實效性原則,使組賽或參賽均和常規教學相融合,與專業建設相結合,惠及全體學生,確保職業技能競賽工作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一致。技能競賽將競賽內容提煉轉化為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反映到教學過程中,有力地引導、推進和檢驗課程教學改革。
參加技能競賽也是對專業教師的考核,促使教師全面掌握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技能競賽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為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提供保障。開展學校師生和企業員工同臺競技活動,搭建多層次、開放式競技和評價平臺。將企業對職業崗位技能、素質要求標準嵌入學校對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能力考核評價中,有力推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改革。競技過程既是師生、企業員工自我提升、自我展示、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學校直接獲取企業評價的途徑。將職業技能競賽對參賽者的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綜合素養要求融入課程學習考核指標中,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將競賽組織、指導工作納入教師教學工作業績,將學生競賽成績列入相關課程學習成績,完善和創新了教學工作評價和激勵機制,既促成了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又推進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職業技能競賽具有校企文化交融性,教學內容體現了校園文化,職業崗位工作體現了企業文化。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拓寬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為優秀高技能人才展示風采、切磋技藝、學習本領創造了條件,也為學校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夯實了基礎。通過技能競賽的示范效應,大力促進了各教學單位對技能培訓的重視,培養了一大批社會急需的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升了學校的美譽度。
三 發揮技能型社團和技能競賽的協同作用
專業技能型社團和技能競賽對于學生技能培養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應將二者銜接起來,充分發揮它們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技能的培養水平。
專業社團的活動模式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延伸,兩者之間存在區別但不脫節。其沒有嚴格的專業、年級限制,接納了對專業社團活動感興趣的學生,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專業學習的自覺性,糾正專業培養相對狹隘的弊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近幾年各種級別的技能競賽如火如荼地舉行,技能競賽已經成為檢閱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手段。技能競賽逐漸常態化、制度化和固定化的比賽機制,促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基本實現了高職技能競賽“賽項與專業教學改革相結合、賽項組織與行業企業相結合和賽項注重個人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三結合”要求。專業技能型社團的建設總體趨勢是完善管理機制,推動社團規范發展。建立高水平的社團導師隊伍,加強專業指導,引入項目管理,建立評價體系,打造精品社團。
將技能競賽融入人才培養中,將職業技能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以技能競賽營造校園育人文化,以賽促改,使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更好地引領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促進賽事更加健康發展,大賽賽項的設計與運行和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深度融合。
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為人才培養服務,都是為職業技能的提升服務。但是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如果能將二者很好地銜接、有機地融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四 結束語
專業技能型社團與技能競賽在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中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只要將二者相互滲透、較好銜接,將能充分發揮二者在學生技能培養中的優勢,達到協同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