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眾多的藝術表演門類中,鋼琴一直是學習人數眾多、備受矚目的專業之一。因此,近年來我國鋼琴方面相關的研究成果可謂是碩果累累。然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探討的都是有關鋼琴演奏技巧、作品分析、作曲家風格探析等方面的內容,相比之下,只有少一部分的人關注著鋼琴教學理論的發展。鋼琴教學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融為一體的音樂教育活動,有必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納。本文選取了近10年來發表于《中國音樂學》、《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音樂研究》、《音樂藝術》、《黃鐘》、《交響》、《人民音樂》八家權威核心刊物發表的部分有關鋼琴教育的相關論文,并加以簡要的評述。雖然這些文章不能代表我國近年來有關鋼琴教學研究成果的全部內容,但是根據所選文章刊物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鋼琴教育研究的概貌。
一、關于兒童鋼琴教學的研究
由于近年來我國藝術的不斷發展,學習鋼琴學生的年齡也逐漸趨于年輕化,經常有3-4歲的兒童開始學習鋼琴。這就要求教育者掌握如何對兒童進行正確的鋼琴教學啟蒙。羅巍的《論兒童鋼琴教學中創造性音樂思維的培養》一文中,借鑒了國外兒童鋼琴教學的教學理論,結合作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進行了總結。文章可貴的地方在于,不光進行了兒童對教學方法的闡述,更結合了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使文章中提出的教學方式不拘泥于理論,更貼合實際。而另一篇文章《淺談特殊需要兒童教育中的鋼琴教學》,其文章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作是一篇研究鋼琴教育的文章,但是文章中作者所提出的“潤物細無聲”的概念在鋼琴教學中是較為新穎的,另外文章中多次提到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更多的耐心、關心以及細心,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鑒的。
此類論文在所總結的論文內容中所占比例雖然不大,但是通過檢索發現,近年來我國優秀碩、博論文當中也逐漸涌現了相關的研究題材。由此可見,此類型的研究仍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還有更多的研究空間等待我們發掘,值得相關學者今后更近一步的進行開拓和總結。
二、關于教學方法的研究
鋼琴教學方法一直是從事鋼琴研究工作者孜孜不倦討論的話題,如今在音樂不斷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鋼琴教學方法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因此,此類研究內容還是相當值得我們重視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周偉民的《我國鋼琴教學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文中提出現代教育理論這一概念。文章并沒有將視野僅僅停留在鋼琴教學研究的行動中,更系統總結了其學術方面應涉及的內容,建議讀者結合觀察法、問卷法、文獻法等研究方式用科學的思維去認識鋼琴教學的理論知識,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除了在宏觀角度上對鋼琴教學進行具體的概括之外,還有兩篇文章分別從作品情感及樂感角度出發來進行鋼琴教學的研究分析。如李俊《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引用》和歐陽大帆《淺論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資源成幾何性增長,互聯網教學和教育信息化在全國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中國的網站數量達到數百萬計,網頁數量則以千億單位來計算。怎么樣有效利用網絡教育資源來應用到鋼琴教學中是我們鋼琴教育學者一大新的研究方向。例如閆大衛,徐波,黃小磊《基于教育云的交互式音樂教學模式研究—以鋼琴教學為例》一文中提到的“云計算”這一理論。我們可以通過了解發現,目前美國乃至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在鋼琴教學中都開始逐漸運用電腦軟件來進行教學,其目的在于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課余效率等等。而我國,此方面的應用及研究都寥寥無幾。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教學還會更多的應用到實際的鋼琴教學中來,因此相關學者應當對此方面的內容進行更多的研究。
三、關于中外鋼琴教學差異的研究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隨著我國綜合水平的不斷提高,與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也隨之增長。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出現了所謂的“出國熱”現象,越來越多的鋼琴專業學生紛紛前往俄羅斯、美國、歐洲等一些西方國家進行進一步的深造。因此出現了部分針對中外鋼琴教學差異而展開的理論研究。
柯剛《試論中、俄鋼琴教育之差異》一文從分析中、俄的鋼琴教育歷史、總結中俄兩國的鋼琴教育培養方式、對比兩國鋼琴教育成果的差異三個方面出發,細致的總結并討論了俄羅斯鋼琴學派對中國鋼琴教育的影響。另外兩篇論文,分別是湯蓓華的《中美鋼琴教育之比較》和李海川的《中美兩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鋼琴教學比較》。兩篇文章都是將中國與美國現階段的鋼琴教學進行總結,前者是從中美兩國專業及業余兩方面入手,分別對比了兩國之間教學機構、課程設置以及考評機制等問題。后者則從教材、文化背景、教學側重點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對比。
通過上述研究成果的總結,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我國有關鋼琴教學方向研究的一些相關特點:
1.研究領域向多元化發展,研究成果涉及到了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藝術培養等多方面的相關內容。
2.研究內容從單純的對演奏技巧的教授上升到對鋼琴教育中包含的人文素養、藝術內涵等方面進行闡述。
3.研究的民族化進一步發展,除了針對我國特有的鋼琴教育體系進行分析以外,研究者開始結合西方的理論方法、教學分析來支撐相關內容的研究。
由此可見,我國近年來對鋼琴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其中仍有些問題。如有的文章研究方法過于單一;有的文章重視理論的總結卻忽略了實際的應用;有的文章思路較為拘謹,并沒有開闊新的學術視野等。通過對前人成果的總結歸納,相信本文可以對相關學者今后的研究道路提供一定的指引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巍.論兒童鋼琴教學中創造性音樂思維的培養[J].黃鐘,2006增刊:185-187.
[2]尹頌華.淺談特殊需要兒童教育中的鋼琴教學[J].人民音樂,2008(8):62-63.
[3]周為民.我國鋼琴教學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音樂,2012(4):159-165.
[4]李俊.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黃鐘,2013(1):176-180.
[5]歐陽大帆.淺論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中國音樂,2007(4):254-255.
[6]閆大衛,徐波,黃小磊.基于教育云的交互式音樂教學模式研究—以鋼琴教學為例[J].黃鐘,2014(3):133-141.
[7]柯剛.試論中俄鋼琴教育之差異[J].中國音樂,2010(2):234-237.
[8]湯蓓華.中美鋼琴教育之比較[J].音樂藝術,2011(4):30-38.
[9]李海川.中美兩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鋼琴教學比較[J].中國音樂,2014(4):2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