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特別是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尤顯滯后。
關鍵詞:心理學;學習動機;應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縮影
先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這些平日里在數學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現象之一:老師對數學考試考糟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你的數學真是無藥可救了!”這個學生低著頭,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鄙視”的目光,木然的站著。現象之二:學生家長對數學老師說:“我沒讀多少書,數學知識如果深奧一點,我就一竅不通,不聽話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
這些都是些真實的事件,在小學中,這些現象可謂見怪不怪,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認為“小事一樁”,簡直“不值得一提”。而這些現象,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 小學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縮影,更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在障礙。
2.小學生學習數學容易形成兩極分化
部分學生數學成績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習心理障礙是重要原因。通過教學實踐中發現,小學數學“學困生”大體存在著以下一些顯著的心理特征:①馬虎心理。在缺乏嚴肅認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養成此心理。②厭煩心理。在單調乏味的教學情況下,容易由缺乏興趣引發此心理。③飽脹心理。對知識“消化不良”,就容易形成此心理。
除此之外還有自卑心理、渙散心理、逆反心理和護短心理等等,這些心理狀況,便成為小學生數學學習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障礙。有效地排除學生學習數學的外在障礙和內在心理障礙,是提高學習數學效率和數學成績的關鍵,更是提高小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因此,在 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必要。
二、小學生所處的心理階段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小學的兒童大致處于其中的第四個階段:勤奮感對自卑感。處于這個階段的兒童第一次接受社會賦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務,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獲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帶來的師長的認可和贊許,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他們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數學是理解性的學科,并且和現實聯系特別緊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創設問題,并在孩子回答后用恰當的語言鼓勵孩子,適合小學生數學教學。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讓學生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把數學與現實聯系起來,對數學的理解更深刻。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了課堂的群體作用,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利用心理學知識,分析學生心理。作為數學老師,在平日的教學中,也應該努力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當與學生發生沖突時,更應該從保護學生幼小心靈的角度出發,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正常發展。
四、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走進閱讀的天地
閱讀,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數學老師,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也一樣需要走進閱讀的天地,然后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就會顯得游刃有余,就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也可以避免發生上述提到的惡性懲罰學生的現象。
引導學生走進閱讀的天地,用數學家的故事熏陶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收集古今中外的數學家的故事,比如祖沖之的故事、數學天才高斯的故事、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等,通過數學家的故事來熏陶和教育小孩子,養成嚴謹治學的態度。
五、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1.培養學生靜靜的寫作業和檢查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糾正學生的粗心大意,我覺得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①寫完作業必須檢查兩遍。②碰到不會做的,先自己思考;實在不會,先打個問號,待完成所有作業后,再去請教老師或者別人。
2.善于因材施教,消除飽脹心理。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提煉,使抽象的、難記的、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具體的、有趣味的形式,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引導學生可將數學公式、法則等編成順口溜、兒歌、甚至是游戲的形式,有助于學生記憶和掌握。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 小學的數學教學也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不斷改革創新,現代的數學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掌握解答題目的方法、技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情感以外,還更應該注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聯系實際,善于發問,讓小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還要針對不同的個體,觀察他們,分析其心理,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讓教師輕松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