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語文課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事實上,語文教學并未真正發揮其作用,教學陷入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尷尬處境。做為有著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教師,反思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意在引起中職語文教師的注意,共同探討解決的途徑,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活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探索
語文是職業學校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決定著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目前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令人堪憂,學生聽不懂,說不出,讀不通,寫不成。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較低,這樣的學生踏出校門有可能很快被社會所淘汰。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當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發揮語文的基礎工具作用,為專業課服務。
一、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
1.教學計劃、課時無保證。眾所周知,多數中等職業學校著眼于就業,普遍重視專業課教學,忽視文化課教學。有的學校有些人甚至視之為可有可無的擺設,其授課時數甚至受制于專業課時的設置,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認為,只要把專業課學好,畢業后能頂崗干活就行,語文學不學無關緊要。因此在教學管理中存在著教學計劃不能正確執行、隨意性較大的現象。
2.教學方式陳舊老套。傳統的職校語文教學是“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老師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教學方式的陳舊老套,忽視語文課外拓展和對學生課外語文活動的指導,缺乏職教特色。只重視教師講,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學。
3.教材內容缺乏基礎工具作用。教材內容陳舊,現代社會中充滿活力的語言及富有時代色彩的語文范例很難及時在課本中得到反映。教材體系的編排不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有的學校語文教學與專業課完全脫節,缺少職業教育特色,加上教學方式的陳舊單一,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及綜合文化素質提高極為不利。
4.學生基礎薄弱素質偏低。中職學生絕大多數是中考的落榜者,他們知識基礎薄弱、素質偏低,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及目標,有些學生來學校就讀,或者是家境的困難,或者是家長的逼迫……很多都是不情愿的。許多學生認為將來擇業時,用人單位主要是看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何,只要專業技術學好就行了,不看語文成績如何,是否學好語文對今后的生活沒多大影響。因此,他們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花費在專業課的學習上。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探索
1.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教為學
中職生大多重視專業而往往忽略公共文化課,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課堂上要改教師一言堂,獨角戲的局面。并且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學習同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全面革新學生的觀念,變教為學,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從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學科,喚醒學生的職業意識,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語文不僅有豐富多彩的內容,而且還趣味無窮
2.教學目標定位準確,并和專業結合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的核心內涵是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而非基礎教育內涵。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這一點:他們不可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深入兼顧,因此扎扎實實掌握職業技能是他們面向未來的合理選擇。這也是職校區別于普通高中而賴以生存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定位于此,語文作為其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應和專業相結合,和學生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在職校的真正作用。和專業結合,教材先行。教材編排內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一。讓課文內容和專業貼近,課文思想和專業互融。和學生結合,教法輔助。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3.教學內容實用,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
有了為專業課服務的定位,中職語文教學就應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中職學生畢業后就將進入就業崗位,競爭也就隨即而來。試想如果作為維修工人看不懂設備說明書,將如何對癥下藥?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與同事溝通,將如何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如果求職者捧著字跡潦草、錯字連篇的自薦信,將如何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因為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二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體現職業學校特點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應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一是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是讓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針對職專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采用自讀、提讀、齊讀、小組分工誦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這樣既營造了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又能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自我鍛煉的機會。三是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在語文課堂,必須首先讓學生成為自己抉擇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進一步養成分析、判斷、推理、演繹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某一職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5.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要鉆研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并轉化為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教師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實現教學目的的途徑。二是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組織觀摩課,評優質課;圍繞教材、教法進行專題研究;搞好以老帶新,以高帶低,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三是語文教師也應對專業技術理論有所了解,根據各專業的要求,進行有特色的教學,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