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外活動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國高校普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課外活動形式化、育人功能缺失等問題。本文從課外活動管理角度,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管理觀念、管理體制、保障機制和社會支持幾個方面對優化我國大學生課外活動管理提出了對策建議。
1.重視程度不夠,自主管理意識薄弱
課外活動指在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外,由大學生自愿選擇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總稱。課外活動對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豐富其社會經驗,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絕大部分高校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不夠重視課外活動,把課外活動置于學校教學的邊緣地位。活動場地、設施、人員配置嚴重不足,對課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也缺少關注和支持。而即使有課外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學校,在活動管理中也多注重辦事程序和權限等級,較少從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切實為學生服務,導致活動的效果不明顯。大學生作為課外活動的主體,也往往因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寄希望于學校和教師對活動全程負責,沒有將活動的目的內化為自身的追求。
2.管理體制落后
當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課外活動的管理普遍是是黨政合一體制,采用校、院(系)二級管理,教務部(處)、學工(部)處、團委、科技(部)處、后勤處等橫向協作,校、院、系學生會、學生社團或個人具體組織操作,條塊結合、網狀運行方式。這種方式行政管理層次多、分工細、環節繁,注重辦事程序和權限等級,專業化特征不夠明顯,容易導致部門之間權責不清管理效率低下。
3.保障體系不健全
高校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在師資力量、教學經費、教學 設施設備投入等方面全力為教學服務無可厚非,但卻忽視了課外活動也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在課外活動政策支持力度上遠遠不足,雖然有些高校把課外活動與學分掛鉤,但是沒有連續性政策支持,人員、經費、設備投入都顯不足。而政府對大學生課外活動也基本是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對課外活動的態度也只在本科教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文件中偶有涉及。社會公眾對大學生課外活動也持有一定的抵觸情緒。訪談時,大部分學生表示在開展校外課外活動時,不同程度遇到一些人為阻力。
二、加強大學生課外活動管理的途徑
1.轉變觀念,以學生為本、服務至上
毋庸置疑,對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視程度以及管理理念 影響課外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實施效果,要充分發揮課外活動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必須轉變觀念,切實重視大學生課外活動,管理中以學生為本,服務至上。作為校長,對課外活動的積極意義要有全面的認識,把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將大學生課外活動管理提上工作日程 ,把管理效果納入工作人員業績考核體系,積極調動各種有利因素為大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良好的制度環境。作為教師,要積極關心和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
2.提高管理水平 ,提供專業化指導服務
美國大學生事務實行學校統一管理的體制 ,院、系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學生事務具有專門化的獨立地位,在學生事務內部按服務種類進行分工,直接面向學生服務,表現出較高的專業化特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這一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在不改變現有總體格局的情況下,可以在校團委下設立專門的課外活動管理處,成立大學生課外活動指導委員會,遵從黨的領導,上對團委負責,下對大學生負責,直接針對大學生各種具體的課外活動提供指導和服務。組建一批具有課外活動管理知識和經驗、精干、高效、相對穩定的專業化的管理隊伍,這是課外活動實現其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證。
3.完善管理制度,為活動的開展和科學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課外活動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來保障課外活動功能的實現。 課外活動的目的要與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要建立起合理規范的活動審批制度來保障活動內容健康向上,不偏離培養方向。在此基礎上,要積極為大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提供各種物質條件,并以制度形式加以確定,保證課外活動可以順利開展。 當然,課外活動中參與成員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要制定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來防范各種安全問題。
4.多方籌措資金,為課外活動順利開展提供經費保障
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保障。國外很 多高校通常從政府、企業、高校自身三個渠道謀取資金。在良好的融資環境中,外國很多大學的學生課外活動能夠較好地落實到實處,真正實現與社會、與專業接軌,學生也因此容易產生成就感。
5.大學生自主管理,爭取社會廣泛參與和支持
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自我管理。課外活動管理應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大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即由學生自我管理,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提高管理效能。高校首先要轉換角色,從過去的“執行者”的轉換為切實承擔“統籌重任”的角色,提高統籌效能,給予大學生自主權,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社會實踐和自我管理。 其次高校應規范和完善各種學生組織,指導各種學生自治組織發揮其自身職能,為大學生鍛煉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重要平臺。再次,高校要重點抓住在大學生中影響比較大的課外活動,以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并發揮對其他活動的導向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整體推動大學生綜合索質的全面提升。大學生課外活動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的特點,與社會聯系緊密。大學生在搞好為社會服務的相關工作和活動時,要盡可能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全社會包括家長和教師以及學校管理者們要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構建以學校為主體的學校、 家庭、社會三結合的課外活動教育網絡,為大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馮克誠 課外活動的內容與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1 998.
[2]馮克誠.課外活動與學生的全面發展【M].北京:中國物資 出版社.1 998.
[5]王希俊 .新時期大 學生管理【M】.長沙 :中南大學出版 社 .2001.
[4]石中英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關系的傳統與變革【J】.教 育研究,1 996,(2).
[5]李春明.淺談課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J】.教學與管理 , 2。0O,(7)
[6]朱煒.發達 國家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比較【J】.黑龍江高教 研究,2003,(6).
[7]李軍,美國高校學生參與管理的歷史、現狀與啟示【J】. 中國高教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