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貴在點撥,妙在開竅”,這是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核心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利用啟發式教學法,能夠讓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以科學、合理、充滿邏輯的思維方式來探究學習語文的客觀規律,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具體語文知識的認識。因此,啟發式教學法是培養初中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下面,本文便對在初中語文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的具體策略展開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啟發式教學;教學策略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是有生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芽生長的技能,只要教師給予適宜的護理,就會長成佳谷、美蔬。”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啟發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的教學方式,十分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然而,很多教師在利用啟發式教學法的時候,只注重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得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僅如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往往選擇那些有著固定答案的問題,整個啟發過程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得出這個答案,使得初中生的思維十分受限,從而無法真正發揮啟發式教學法對培養初中生創新意識等教育意義。下面,筆者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啟發式教學法的實施形式;利用開放性、探究性較強的問題,使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共性與個性結合教學,使每個初中生都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獲得發展三個方面,討論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一、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是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的。因為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相比較單一、固定的事物,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夠使他們對初中語文課堂一直保持熱情。因此,在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的時候,教師也應注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形式來引發學生主動思考。
就如在《沁園春·雪》一課中,由于本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相距甚遠,這對學生理解文本內涵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本課開始之初,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們觀看了雪景照片,并以《沁園春·雪》的錄音資料當做背景音樂。在學生聆聽朗誦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思考問題:“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我也會用“‘氣勢宏偉’可以在哪些畫面中找到?”“作者為什么會有著如此磅礴的氣勢呢?”等問題一步步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以便他們回答“文章情感與內涵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隆中對》一課中,我讓學生們觀看影視劇《三國演義》中關于《隆中對》的影視片段。學生們一聽要看電視,表現得十分興奮,在影片的引導下,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觀影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們思考:“諸葛亮在隆中根據當時的政治局勢,所提出的戰略決策的主要依據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諸葛亮的智慧與膽識。另外,我還會提問:“課文是一段對話,那么是誰在問?誰在答?為什么會問?回答又是什么?”這串問題可以讓學生們了解課文的脈絡,并且從整體上大致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由于學生們已經觀看了影視作品,對文本也進行了初步閱讀,這些教學步驟都降低了思考難度,且有利于學生得出問題答案。
二、利用開放性、探究性較強的問題
新課改強調要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希望教師應該利用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這就對問題的開放性、探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提問方式雖然能夠使學生在短期內集中注意力,但是不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因為整個提問、回答問題的過程是一種固定的程序,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只是為了驗證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因此,在啟發式教學中,我們強調要利用開放性、探究性較強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逐步探究問題答案。另外,學生也可以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會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對事物形成獨特的認知。
就如在《孔乙己》一課中,我會對孔乙己的臉色的變化,讓學生查找具體的內容、時間。學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對深入閱讀文本,并且找到文章中關鍵的語句與段落,從而完成對孔乙己的理解。最后,我再以“誰是殺死孔乙己的真正兇手?”這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孔乙己深受封建社會的毒害,有的學生認為孔乙己應該是自然死亡,因為他的社會遭遇與處境導致死亡成為一個必然之事,有的學生認為也許孔乙己沒有死,因為雖然沒有他的消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死了。
三、共性與個性相統一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學習任務量加大,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也變多,這就使得學生會因為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逐步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現差異,直接表現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高低之分。啟發式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為目的的,因此,教師在實施啟發式教學法的時候,要注意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從而使初中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使用問題、情境等啟發后進生的時候,我選擇的大多是一些生動、具體、形象的情境,問題的難度也較小,多屬于那些能夠在文章中找到但是對學生理解文章有促進作用的問題;在啟發中等生的時候,我對選擇那些具有概括性,且具有一些思考價值但是探究深度較淺的問題;在啟發優等生的時候,我對選擇一些具有開放性,需要學生立足于文本,但超越文本的問題。但是,不管面對任何學生,我都不會將問題答案提前告知于學生,而是引導他們通過思考自主探究問題,得出答案。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不僅能夠解決現在語文課堂得“高耗低效”的問題,還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學會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從而使其在未來一直受益。教師在實施啟發式教學法的時候,要注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啟發;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探究性、開放性,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教師要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兼顧每個學生的需要,體現初中語文義務教育的普及性。
參考文獻:
[1]王素蓮.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5).
[2]武彥霞.淺談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