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深入探究翻轉課堂的特征、優勢及運用條件,并對其在高職會計實訓課程群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會計實訓課程群
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剖析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顛覆傳統“課上講授、課下練習”教學模式,將課內師生交流的重心轉至問題解決而非信息傳遞,強調對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在“翻轉課堂”式的課內教學中,教師的身份由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信息傳導者轉變為活動引導者和協助者,而學生的身份則由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活動參與者與行為主導者。通過“翻轉課堂”的實施,學習活動的具體形式將變得更為靈活,學生在學習中的“中心化”、“主動化”特性也更為增強。由于施行“翻轉課堂”而帶來課內師生互動時間的充裕使得教學活動參與者(教師、學生雙方)在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更易實現,也更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體現了新常態下創新創業人才的素質內涵,是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較有效方式。
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特征
(1)體現了科技進步所帶動的“混合式學習”發展
“混合式學習”強調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進行結合,網絡技術使學習超越時間、空間限制,而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則保證自我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學習效果能得到有效的檢測和評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傳導利用網絡技術發展轉至課下,而在課上強調突出師生互動,正是體現了“混合式學習”的內涵要求,能有效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2)構建了更為平等的師生關系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師生角色定位的轉變所產生的最大影響是在課內給予了學生話語權,使得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意識會增強,自信心會得到提升。在協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價值也更能得到充分體現,更易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崇拜和尊重,從而基于平等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師生共同實現更好發展。
(3)促進了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提升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較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翻轉課堂”必須依托信息化教學資源以支撐,使得教師必須在現代技術運用和信息化素養提升方面不斷繼續學習;二是“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教學組織、掌控能力,以避免活動開展而形成的教學秩序混亂;三是“翻轉課堂”強調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相較單純授課,教師的細致觀察能力和敬業精神顯得更為重要。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的條件描述
1.具備教學資源上的支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施行必須以可供自學的教學資源存在為前提,此類資源與傳統以呈現顯性學科知識為主體的教材不同,一是要求直觀,二是要求具備引導性,以形成可充分利用的學習材料,使學生自我學習具備可實現性。
2.具備教師能力上的支撐。首先是教學材料的準備,除開傳統的教案、課件,“翻轉課堂”要求的微視頻等資源必須由教師進行建設,故教師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和新型教學手段運用能力均得不斷提升;二是教師自我知識量儲備,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施行中,教師需應對比以往更多的課堂提問,會比以往更需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故在對教師的自我專業能力層面會比傳統教學模式要求更高;三是課堂活動的設計、組織,知識信息的傳導已放至課外,那課內的時間需如何有效利用必須依賴教師積極思考,在學生“動起來”的情境下如何保證良好的課內教學秩序,也是教師在課堂掌控層面必須努力思考的問題。
3.教學內容必須適宜。 并非所有的學科知識均適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我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知識點與學生的已有經驗間存在關聯,且難度系數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基本一致,最關鍵的是具備可模仿性,使得學生通過模仿、練習能對知識基本把握且發現問題。故在施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前,教師必須對課程性質進行分析,以保證其內容具備可選擇性。
二、在高職會計實訓課程群中施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高職會計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目標,各種核算、納稅、財務管理等相關技能是輸出人才必備,基于會計“機密性”工作特征,大規模的將學生輸出至企業進行校外實訓不具可實現性,故依據各階段專業要求特征,展開適宜的校內實訓是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點。分析課內實際操作,當前大部分會計實訓課程采用的是教師在講臺上展示步驟,學生模仿教師步驟進行操作的模式進行,但此種模式的教學成效其實不佳。在有限的課內時間中,學生集中于對教師的步驟模仿,而缺乏自我消化,就造成跟著老師做會做,下課后自己操作就突顯出諸多細節性問題的情況,從而使得對于技能的把握不夠“精”、不夠“專”,達不到“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能解決當前這種顯性問題,會計實訓課程的內容是由細碎的會計技能操作構成,每項技能本身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的傳導本就重在方法與過程的演示,是極適合采用多媒體予以表達的。將這此知識點制作成主題明確的微小視頻,使以往教師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演示成為儲存性學習材料,使學生多次、重復模仿成為可能,一方面可讓部分細節性問題通過學生自我重復模仿、學習而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可將課堂內的寶貴時間騰出用于重、難點問題的剖析解答,使教學產生更優的質量效能。同時,在微視頻的制作過程中,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環境均可借用視頻向學生進行展示,甚至各項技能的操作也可邀請企業財務人員參與錄制,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緊貼實務,也為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提供了參考。當前國家強調加大對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各高校在經費提供等方面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保障,故當前以“微課”為知識載體在會計實訓課程中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已具有了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張渝江. 《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2]董輝. 《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
[3]趙興龍. 《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