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級中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程,以其實用性以及實驗性較強應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科目之一,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并非如此,大多學生對物理并不熱情,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既要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內在的興趣,又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課前預習,加強實驗教學,增強物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興趣;方法;教學;經驗
新課改就是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整合并重。作為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式的更新,所以我們不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內容、還要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當你拿著教材走進教室,面對幾十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也許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喜歡物理課?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怎樣設計出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面對這些問題有些教師可能會感到困惑。現就新課程改革下如何開展物理教學工作,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研讀課標,深挖教材,建構知識
“課上十分鐘,課下十年功”,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所以我們應研讀課標,深入解讀教材,把握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整合教材。課標是物理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而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途徑,不能完全死搬硬套。在備課時總是先熟讀課標,由課標出發將課本詳細、仔細的閱讀、理解、消化,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并且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以重點、難點來帶動全面,系統科學地整理安排教學的內容,熟練把握自己的課堂設計,以求做到游刃有余。一句成語說得好,“深入淺出”。把教材鉆得越深,悟出來的道理就越透徹,備出來的課也就越好,這樣上起課來就收放自如,也能夠講在點子上。那種照抄書本或只摘錄知識要點、照搬他人現成教案或沿用自己舊教案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二、控制教師的“講”,讓學生充分地練習和鞏固,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化整體化
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別剝奪孩子的權力,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一節課要實現高效,老師必須講的少講的精,一節課老師最多只能講20分鐘,課前新授15分鐘,練習之后的5分鐘方法指導,讓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鞏固和交流。教師主要講的是物理的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質疑、解疑中提高的。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三、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就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通過學生的自學與探究,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從繁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體驗到學習和探索的樂趣。但是在構建高效自主學習的教學中,常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目的性不強,甚至不知道如何學習,這樣就達不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使自主學習優勢很難體現出來,效果得不到保證。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是很關鍵的,同時也是實現課堂高效的保證。
除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我們還要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學術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如果說“學無止境”,那么教師的教學也是“教無止境”,同樣的教科書,同樣的內容,教過十幾遍后,也不能說教得很完美,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追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有一種敬業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師愛,讓學生受尊重而取得自信,教師要善于藝術性地駕馭教材,努力讓自己的教學詼諧風趣。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四、“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使學生體驗物理與生活、物理與自然、物理與技術、物理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學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前提,物理概念不僅是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定律、公式及其它物理知識的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巧妙的引課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把學習變成自己的迫切需求,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果教師僅僅是出示目標安排預習內容,學生自然會出現動力不足的現象。教師的引課要抓住物理學的有用性和有趣性特點,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景,縮短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如在學習壓強內容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載重汽車裝有很多輪子、圖釘的帽大尖小、坦克裝有履帶等畫面;在學習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的內容時,教師介紹高速行駛的車船引發的交通事故等等,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意識。
總之,任何新事物出現之前,都需要一個蛻變的過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以期達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