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兒童畫并不單單是一幅畫,而是幼兒的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于三歲的幼兒來講,繪畫有一定困難,因為這時的幼兒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因此,他們的繪畫,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教師示范----幼兒作畫----教師講評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幼兒處于被動狀態,機械、麻木地模仿教師的范例,去畫自己根本不理解、不感興趣的內容。從表面上看,幼兒漂亮的作品似乎不少,但一味的模仿會使幼兒作畫概念化、失去敏銳的感知,深入的思考和充滿童趣的想像、失去對新鮮事物的觀察,從而束縛了幼兒的創造力。不少幼兒一離開樣本就寸步難行。為此,我們有必要在美術活動中探索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新路子。結合實際,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進行了一些嘗試,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發展。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一般來說,幼兒對畫畫都有興趣,但并不會持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激發、培養和保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一)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富有童趣的語言,易于讓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的心理,使他們樂于參與,更能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教師除要做到口頭語言的直觀形象外,還可結合多種體態語言進行形象生動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為發展幼兒思維的有效手段。如在帶領幼兒戶外寫生時,我簡單講解寫生要求后不忘模擬花草的語氣加上一句“小朋友,快幫我們拍照吧!”這些充滿情趣的語言,在無形之中就會使幼兒產生作畫的興趣,能使美術活動變得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游戲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要使幼兒繪畫興趣始終高漲,教育內容、方法應該多樣化,根據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將游戲融入繪畫活動之中,使游戲與繪畫創作緊密結合,以此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在美術活動中我較多地運用詩歌、故事、猜謎語、做做玩玩等游戲,使幼兒獲得愉悅,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
二、創設情境、采用游戲恰當地啟發幼兒的思維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節控制者,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幼兒感知,使其能投入到故事情景中,讓思緒跟著故事線索走,從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用一個故事、兒歌來調動幼兒的興趣,引導他們根據聽到的內容設計一個畫面。這樣幼兒不僅對文字有深入的了解,創造力也得到了培養。
三、引導幼兒不斷觀察,挖掘創造的潛力
幼兒認識世界獲得信息最多的是視覺,它是幼兒心靈的窗口。不斷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觀察,是獲得豐富感性經驗的前提。教師要先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順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讓幼兒學會有靜到動、由近及遠、由簡到繁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在日常生活散步、戶外活動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幼兒園的風景、小動物的特征和動態等。這就為幼兒的美術創造活動積累了很好的素材,如美術活動“小金魚”,我先讓幼兒在活動前的一些戶外活動時間里充分、仔細地觀察金魚:正面觀察、側面觀察、背面觀察、遠處觀察、近處觀察,從不同方位對金魚有全面、細致的印象;觀察金魚游的姿態,了解金魚的習性;觀看金魚的電視或錄象,為幼兒的創作奠定基礎。
四、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一)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自由發散、從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的思維過程。其特點是流暢、變通和獨特。在訓練時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求,啟發引導幼兒根據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擴散,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將材料與自己已有的表象聯系起來。
(二)集中思維訓練
集中思維為發散思維提供起點和歸宿,只教幼兒發散思維,也容易使其漫無邊際,缺乏歸納整理能力。得不到集中思維的幫助,創造難以實現,我們的做法主要有:
1.重疊組合畫。將幾個圖形或線條重疊在一起,畫出優美的畫。
2.任意組合。把若干個不相符的圖案組合成有意義的畫。
3.選擇組合。提供水果、蔬菜、鳥類、家禽等圖,請幼兒選一個主題將這些圖案組成成一幅有情節的畫。
4.多畫多練是提高幼兒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可利用區域活動中的繪畫角,扮演小畫家,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供幼兒自由涂畫,并以參與者的的身份與幼兒一起畫畫,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五、科學調配活動時間,使活動開展更順暢、充分
傳統的觀念認為幼兒每次繪畫活動的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之間最佳。實際上這樣的時間安排并不能滿足活動的需要和幼兒的需要。我們認為:衡量活動時間是否合適的標準在于觀察幼兒是否還有繼續活動的需要,是否能自始至終地專注于該項活動。所以,要針對具體內容作適當的時間調整,或延長或縮短,作這樣的時間調整,一是符合幼兒繪畫本身的特點。二是有利與鍛煉幼兒的意志品質。三是可以直接提高畫面的效果與教育效果。
六、正確評價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在藝術領域的內容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當幼兒在胡亂涂抹一陣,完成作業后,即使這張畫再難看,但他心中的滿意程度不亞于完成一幅完美無缺的作品,這時,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這種喜悅,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認和贊賞。所以,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不是單純地以畫得是否“像”來確定一張畫的好壞,而是更加重視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幼兒對美的情緒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接納孩子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鼓勵他們這種可貴的創作勇氣,以此使他們保持對創作的興趣與繪畫的熱情。
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幼兒的好奇、想象中,萌動著可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們要抓住每一次機會,把它轉化成動力,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