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積極投身到課外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中整體素質得以提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老師要 “富”起來,課外活動要“富”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才能真正地“富”起來。
關鍵詞:減負提質;富;備課;課外活動
“減負提質”,是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積極投身到課外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中整體素質得以提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我認為老師要 “富”起來,課外活動要“富”起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的目標,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才能真正地“富”起來。
一、教師知識 “富”是“減負提質”的基礎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減負提質” ,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社會,知識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教學手段不斷變化和創新,多媒體等以其先進性廣泛用于教學,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 因此,作為教師應首先“富”起來,教師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多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為卓越課堂創造條件。
二、教師備課“富”是“減負提質”的關鍵
要成就卓越課堂,就應精心準備教案。要想在課堂教學中花最少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使課堂教學達到卓越課堂標準,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就要花上幾倍于上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只有教師備課內容“富”起來了,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提質”。我認為教師備課要“富”,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備教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他揭示了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組織結構,把握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深刻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認真地對教材進行思考、比較,并對教材進行創新運用,預想到學生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的種種錯誤,并在教案中加以巧妙的設計,便于學生準確掌握知識,這樣,備課內容才豐富,減負提質才具備了條件。
2.備學生。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要用心去了解每個學生,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理解水平等,便于營造出和諧的學習環境,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根據學生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不同類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知識的活動中,使各類學生均有所獲。
3.備教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重要一關,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現在的課堂教學,要立足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采用能啟發學生思考、能使學生愿意去嘗試、去探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把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把教師的演示和學生的自主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教給學生觀察、實驗、形象演示與邏輯推理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地變“學會”為“會學”,變“死學”為“活學”。
4.備練習。不要認為“熟能生巧”而搞“題海戰術”,這樣學生會苦不堪言,窮于應付,達不到“減負提質”的效果。要實現“減負提質”,教師在備課時的練習題設計要精煉有效。首先,練習設計選題要精,練習的目的性要強。如在學了圓的周長和面積后,讓學生判斷:半徑2cm的圓,周長和面積相等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題量雖少,但通過學生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周長和面積意義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掌握,達到了減負提質的目的。其次,練習設計要源于生活。《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練習設計應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能過練習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了折扣后,就可設計這樣的練習題:中秋節班上為12名留守兒童發月餅,每人一盒,每盒30元,甲超市打八折,乙超市買5送1,請問到哪個超市買月餅劃算?通過對這種源于生活的題目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起到了“減負提質”的效果。第三,練習設計選題要有趣。趣味性的作業,讓他們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更有助于讓他們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過程。
三、課外活動“富”是“減負提質”的根本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需要,杜絕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學校應多開展諸如體育類、科技類、藝術類等的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減負提質”的目標才能根本實現。
1.開展體育興趣活動讓學生身心“富”起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不但能強身健體,培養人的運動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心智“富”起來。例如:讓學生參加球類運動,既鍛煉了他們的運動能力,又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更敏捷;參加拔河比賽、跳大繩等運動,既鍛煉了他們的運動能力,又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參加長跑比賽,可以鍛煉他們的毅力,培養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開展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富”起來。科技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長本領”是新課程的最新理念。讓學生參加科技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得以培養和豐富。
3.開展藝術類興趣小組活動,讓特長“富”起來。培養興趣,發展特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培養跨世紀專業人才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書法、美術、舞蹈等都是屬于藝術的范疇,藝術類興趣小組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認識美、分辨美、表現美的技能。因此,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參加藝術類興趣小組活動,可以使他們的特長在活動中得以發展和升華。
總之,“減負提質”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本質是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減負提質”除了教師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外,還需社會、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只有教師“富”了,課外活動“富”了,學生才能在“減負提質”中“富”起來,學生綜合素質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