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的體現依托于語文課堂來實現。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充滿創新,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加強創新教育,必須立足于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
關鍵詞:語文課堂;創造力;思維;質疑
一、鼓勵發問質疑、培養多向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從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開始。為什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最后不會問問題,提不出問題來,這跟我們的教育方式是相聯系的。對于孩子的很多荒誕不經的問題,我們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這樣時間長了后,孩子的質疑問難的精神就會被窒息掉。因此不僅要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還要保持學生始終有一種比較強的問題意識。要使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出問題來,教師應該有正確的應對發問的策略。
1.課前獲取豐富知識,直接應對學生質疑
課前教師只有充分地備課、備教材、備學生,把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現有的學習能力充分估計,才能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給予較好的引導與解答。如我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按照五個小標題,一一進行不同方式的表演。當表演很順利地進行到第三個小故事后,一位學生忽然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魯迅先生為什么說四周黑洞洞的,到處碰壁呢?”幸好課前我做了大量的預習準備工作,查閱了關于魯迅的各種資料,在問題提出時才能感到不慌張,從容應對。“魯迅先生所指的黑洞洞的是說國民黨眼線時刻監視著他,他外出講演,都是隨身帶著家里的鑰匙,生怕他不在家時敵人去家里查找到有關黨組織的機密......”學生喜歡聽課外的一些小插曲,也可以對魯迅這個人物有更多的了解。這樣其他學生在學習中也體驗到質疑、解惑的樂趣,形成了愛思考的學習習慣。
2.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積極探索質疑解惑
有時教師為了節省時間,趕快把答案“奉送”給了學生,把教學僅僅看成是一種“告訴”。殊不知學生表面上似乎弄懂了,而實際上還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如果當學生對文中一些語言或者知識產生疑問時,不妨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提問的對象,把教師的角色順利轉移到另一位同學身上。那么,課堂上涌動的就是學生稚嫩的好奇和探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而且也有效地鍛煉了大多數同學的思維能力與問題挖掘能力,小孩子的出發點其實都是想難住對方嘛!
3.避免課上回避問題,正面解答學生質疑
學生滿懷激情提的問題,難道就被我們以課后解答的方式處理掉嗎?學生如果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想出的問題總是被我們無情地回避,那么他們思考問題的熱情也就隨之泯滅。如我在執教《看雪》一課時,課前準備好了有關臺灣地區氣溫的課件,這相比直接講述文中臺灣小朋友看不到雪更加清晰明白。這時就有學生問到:“老師,冰是在什么溫度下形成的呢?”假如我回答:“這篇課文是講雪的形成的,冰的形成我們課下在討論!”學生的質疑熱情肯定會打折,也許他也不會再認真聽下面的內容,腦子里一直都是探索冰的形成溫度。于是我就找到剛才的課件圖片,給他們講解溫度的概念,讓學生認識0度。再聯系最后一個單元課文《我是什么》中雪的形成,對冰和雪的形成做了一個正面的比較。雖然課上耽誤了一些授新時間,但是學生感受到了獲取知識的快樂,也體會到了受到尊重的喜悅。在每一堂語文課中想要質疑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問題,課外的疑惑有時他們也會提出幾個,讓我也不得不課下多做準備,多下工夫,雖然有點應接不暇,但是很有樂趣!
4.杜絕盲目生成討論,正確看待學生質疑
許多教師通過學習新課標精神,體會到教學應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于是開始盲目追求或者苛求自己的課堂中出現生成的場面。這樣的即時“生成”,表面看似熱熱鬧鬧,卻常會因為缺乏目標,屢屢出現放而失度的局面。對于學生一些子虛烏有的問題,可以給予一個鼓勵的態度,嘗試課下去查閱相關資料,而后和同學分享。這樣既贏得了課堂時間,也不會打消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發表的意見,教師應該冷靜地對待和思考,特別是對于那些跟教科書、跟老師設定的不一致的意見,教師更應該慎重地給予解答。
二、放飛想象翅膀,激發創造潛能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誘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同時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讀寫練習,培養想象力。如教學《假如》后,我讓同學們續寫這首小詩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了好幾種畫面。我利用投影儀展示,將小組推薦的幾份投影到屏幕上,大家一起評出幾篇精彩的續寫,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上,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1)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要為老師畫一個會判作業的機器人。讓老師不再為我們日夜操勞,為老師分擔工作的勞累。(2)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為山區的小朋友畫平坦的馬路和一座座漂亮的學校,讓他們不再為了學習而翻山越嶺,讓小朋友們在教室里快樂地學習......孩子們的思想是善良的,孩子們的心靈是純真的,孩子們的思維更是創造性的。總之,一篇篇生動有愛的小節續寫,在學生的腦子里誕生了。在訓練和發展他們創造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了創造的潛能。
創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心理能力,創造力要靠教育和實踐來挖掘。放手讓學生去質疑,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成功后的喜悅,為不斷創新打下堅實基礎。我將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繼續在自主課堂教學,勇于開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真正挖掘所有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金子”在這里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李嬌女.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之我見[J]. 新課程學習(上),2014.
[2]陳英. 以藝術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之點滴做法[J]. 學園(教育科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