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因為這個職業直接接觸著一個個還不成熟的孩子,老師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能力,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健全的知識框架。
在之前的調查中,我們結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總結了一些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從師技能,大致分為音樂專業理論知識、會唱、會彈、會合唱指揮、會律動這五個部分。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有些個別的音樂教師雖然理解了這五部分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個人的基本功不是非常扎實,不知道該如何具體掌握這些從師技能;還有些音樂教師,他們的專業技能都特別強,但是音樂課堂的效果就是不見好。我們就這兩個問題又展開了新的探討與研究,經過不斷實踐,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掌握方法
1.音樂教師怎樣去唱
音樂課最常用的授課方式就是老師教唱學生學唱,對學生進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唱歌及技巧訓練的濃厚興趣,所以說作為音樂教師首先一定要會唱,因為“唱”在音樂教學中有很強的示范性和激勵性,老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只有老師范唱做得好,學生覺得這是美好的東西,這樣學生才可能會去嘗試著自己去唱去表現音樂。
但是只是老師做的好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會怎樣唱歌才是教唱的最終目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怎么讓學生去掌握正確的歌唱方式和狀態。
有些學生不會用嗓子,只是一味的大聲唱,這種歌唱方式是不正確的。如果只有一個好嗓子,歌聲中沒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那么歌聲也不是美的。并且,中小學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只是用嗓子“吼歌”非常不利于學生聲帶的發展,嚴重的話還會引發一些病癥。那么音樂教師在教唱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用嗓的時間,不能讓學生長時間的演唱,還要強調氣沉丹田、以情帶聲。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合理的分配上課任務,注意學生演唱的時間,還需要教師正確理解樂曲的背景和特點,并且正確的引導學生去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讓每個學生置身于歌曲之中,體會樂曲的色彩和想要表達的事物和心情,以情帶聲,這樣才能讓學生唱好歌、會唱歌。
音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正確的歌唱方式和狀態之外,還要多強調保護嗓子。可以在上音樂課前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充分地滋潤聲帶。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嗓音愛惜自己的身體。
2.音樂教師怎樣去彈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老師,不光要教學生唱歌欣賞音樂,更要讓學生主動去唱去聆聽,那么就需要音樂教師正確的引導。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語言和樂器來引導學生,一般可以用豎笛、口琴、鋼琴等。其中引導最全面的就是鋼琴了,所以說音樂教師要有一定的鋼琴基礎,但是只是會把琴彈響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去體會音樂中的情感和色彩變化,用正確的和弦和伴奏肢體來表現不同音樂的特點。
彈奏歌曲可以右手為主旋律,左手配彈伴奏肢體。那么什么樣的樂曲用怎樣的伴奏肢體呢?我們進行了簡單的歸納總結,以C和弦為例,有以下不同的配彈方式:
1.琶音: ,這是跨度比較大的琶音配彈方法,適用于溫柔抒情的樂曲,當歌曲加上這種伴奏肢體,就會讓抒情的歌曲更加流暢動聽。除了這種跨度較大的配彈方法,還有跨度小一些的配彈方式,比如 、 等等,這種跨度小的琶音伴奏方法可以讓鋼琴基礎較差的音樂教師也能流暢的彈奏,讓樂曲流暢動聽。
2.柱式和弦: ,這是最簡單的柱式和弦配彈方式,適用于進行曲和節奏規整的樂曲,為樂曲配彈這種伴奏肢體,就會讓音樂更加整齊,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節奏感。除了這種簡單的柱式和弦,還有一些有稍微變化的柱式和弦伴奏織體,比如 、 等等,這一類伴奏肢體在柱式和弦的基礎上,第一拍加上了一對遠距離低音,這樣不但加寬了音樂的層次感,而且可以讓音樂變得更加飽滿好聽。
除了左手的配彈,右手也可以在原本的主旋律上加一些“小裝飾”,右手可以在重拍上加上和弦的其它音,但是要注意不能在旋律的上方加,這樣就會破壞原本樂曲的旋律。應該在旋律音下方就近加上一個和弦的其它音,這樣不但強調了重拍,還讓樂曲的和聲更加完整,色彩更加鮮明。
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學語言
前文提到,除了有些教師不知道如何掌握這些從師技能之外,還有些老師的專業能力很好但是課堂效果一般,這是因為一些音樂老師的語言表達形式出現了問題。那么,音樂教學語言是什么意思,正確的使用教師語言又有什么作用,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又才是正確的音樂教師語言的表達形式呢?
音樂教學語言是音樂課堂上用來講授知識、組織技能訓練、激發學生學習情緒,完成教學任務運用的語言,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教師語言形式可以分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身體語言。作為一名教師,對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要準確地反映教材實際與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教學語言正確、清晰的傳遞教學信息,也是教師語言的基本功能。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做到語言標準吐字清晰,一些新興的網絡語言要少用,在授課中要適當斷句、停頓;說話音量適度,最后一排能聽到就正合適,語速不能過快或過慢,合適的語速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聽講;教師講話的語調要有起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要表達的情緒,講話的節奏要有區分,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重點與非重點的區別;語匯要規范準確生動,語法要合乎邏輯。在具體課堂中還需要有特殊語言技能。課堂導入的引入語言要做到直觀性、啟發性、趣味性,要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引入方法可以采用游戲、講故事、謎語、復習上節課知識等。在正式的授課中,不光要教師講課,更要引導學生隨著教師的節奏去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準確的使用啟迪語言,教師可以設置情景來啟迪學生,及時的反饋調整,引導學生創造性的主動學習。闡釋語言要清晰規范,闡釋內容要客觀嚴謹,語言要生動形象詼諧幽默。在最后的評核中,說話中不能帶有負面情緒,要做到以愛心與真誠感化學生。
三、總結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除了要掌握專業的音樂知識與能力,還要學會運用正確的音樂教學語言。只有兩者結合,適當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上好一節音樂課。教師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職業,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專業知識運用好教師語言,用我們真誠的心和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堂,愛上音樂。
注釋:此論文為河北師范大學 2015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小學音樂教師從教技能訓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