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理想的課堂沒有絕對的標準,但一堂好課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有效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要方法,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封閉式課堂”變成“開放式課堂”,“約束式教學”變成“自由式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教會孩子們學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指教師不但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學有所獲,勞有所得,同時能夠讓學生的情感也能得到發展,有效的課堂要能夠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個有效的課堂里,學生喜歡學,老師樂于教,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交流變得快樂和諧,氣氛越來越融洽。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具體探討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可見,創造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和諧交往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積極體驗、自主創新、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形式。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才能有效地防止教學活動脫離現實或教學內容過淺而使學生覺得暗然無味。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有效的學生參與”。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勝心強、興趣廣泛,對未知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情景,提供觀察的機會,使學生有創造的空間,喚起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教學一年級“加減法運算”的時候,我會給學生們創設這樣一種情景:小紅帶著3元錢高高興興地準備到商店買2本數學練習本。假如你是小紅,你在買的時侯將思考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積極談論,接著,學生熱情高漲,有的說:一本練習本要多少元?有的說:買2本—共要給售貨員多少錢?還有的說:買2本應找回多少錢?這樣,在這—課的教學活動中既揭示了知識的奧秘,探索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二、制定規范的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有效性
高效課堂教學構建要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基礎。俗話說得好“無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一個適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規范,讓每個小學生必須遵守是前提。同時,為了使教學工作正常有效的運行, 小學生的課堂行為得到更好的協調是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學習過程有效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必須擁有良好的行為規范,使其懂得在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例如:我會制定出有利于學習的課堂規定命名為“要做到和不可做”,然后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監督,這樣每個學生都充當起督察員的角色,即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在約束自己,監督他人的同時一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課堂行為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效率化。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高取決于接受的知識層面,知識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要做到難易適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要要求教師更加深入的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進行備課。同時教師也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新的探究,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 這樣才能建立起課堂教學管理規范的有效性。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進課堂有效性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要將課前、課上和課后三方面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并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相結合。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進課堂有效性。
首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其善于學習、樂于學習。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得到了保護,并逐步培養了學生會學的思維品質。
其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明確課堂學習任務后,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新知識探索活動。并在活動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活動現象。并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與所學新知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長此以往,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最后培養學生主動發言、認真聽講的習慣;在數學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參與課堂活動。積極發言,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和發現,從而促進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要引導學生除了認真聽老師講課以外,還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從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啟示、收獲,來提高其學習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漫長學習過程,更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傳播。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了解新課程,以新課程為指導,培養全面發展社會型新人才。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交流、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數學的豐富生動的過程,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丁錦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放性的探究[J].
[2]易翠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3]劉清.小學數學課堂激趣藝術初探[J].
[4]李軍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課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5]宋乃慶,張奠宙,小學數學教育概論[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