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處在這個飛速發展的21世紀,建設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貫徹我黨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的基本保證。為了加強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很多學校經常開展教師培訓,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素質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教學的理念與觀念都有所更新,這應該是許多教師培訓最大的收獲。
關鍵詞:教育教學;素質教育模式;途徑
若想要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開放的多年經驗告訴我們,要想使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卓越的成就,必須要先了解人們的思想,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有可能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真正的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想培養出21世紀需要的人才,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一、不斷增強教師自身素質
作為教師,想要推進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發展,首先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好的專業文化素質,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燼自己照亮別人。作為現代教師開始,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教師不僅僅是蠟燭,而且要像太陽那樣為生靈總放光芒。作為教師,要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要認識到自己知識是否缺失,也要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廣度。而且在現代信息化的社會,應該先行一步,盡快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等教學手段。
二、教學的方式方法改革
眾所周知,在傳統教育中,老師為主導者,而學生像一部機器,只會一味的抄筆記,考分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而這些,都嚴重的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新的課程給教師指明了教學方法更新的方向,把個人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班級集體學習應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作為主角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普遍存在著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缺乏創造性,這是由于在中小學盛行的應試教育,禁錮了學生們的思維。我們可以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素質的教育的重點,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這樣既是迎接新知識經濟的挑戰,又是為了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埋下了種子,也許這也是我國教育長期以來不重視創造性培養的必然政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開放性問題,讓同學們開放思維,讓學生愿意學并且樂在其中。
三、堅持育人為本的信念
教師要堅持以育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信心,要堅持把握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告訴學生高尚的思想品格永遠是最高的學位,善于激發他們的激情,讓他們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夢想,這樣,才能達到教育最好的目標。要以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己任,面對自己的學生,不以一模識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
四、教育教學理論的認識
1.對教材的認識。首先,教師自身就應做到不斷超越自己、要讓自己及時汲取新知識,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其次,對于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應該了解其內容、選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要懂得取舍增減,然后重新進行整合,要突出重點,并做出梳理,以便學生們能總體把握教材并能隨著主干聯系理解分支的知識,最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和獨立思考。
2.對有效教學的認識。第一對學情調查與分析,這是我們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教學中是否合理的基礎,這是反應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是否深入,而且學情調查與分析是與教學目標聯系十分密切。第二,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課程的性質和功能,我們的教學活動應與我們的教學目標一致,不能讓彼此分離,我們對于教學的發展性,我們要關注學生發展,避免那種形式主義出現,要重視活動的過程,對于這個過程的意思,不是要讓重視活動的外在形式,而是要重視這個過程中,怎么去發展學生的能力。第三,對于教學有效性標準的理解,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興趣以此來讓他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要具有有效性,一節課下來,看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也就是學生是否有所得,有所悟。如果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使學生在多少年后依然記得所講的知識與道理,使學生終身受益那就是最美好的有效教學,而這也是每位教師想要達到的最佳境界。
3.評價不是選拔和淘汰。現代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回歸本質,要關注學生個體處境和需求,要懂得尊重個體差異,要促使每個學生盡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實現人的終身發展,而教育的意義在于為實現“更好”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最好和最差只是相對的暫時的現象,不斷爭取“最好”才是評價的永恒追求,這要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在學生進步時間,要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要多角度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給予評價,要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自信,鼓勵他們去追尋夢想。
4.教師的自身追求。對于教師自身追求來說分為三個層次,最基本的就是能自如運用專業知識來設計教案,為學生解決一些疑問;然后是跟著社會的節奏,擁有不斷學習和努力新的知識的能力;更高的就是成為研究型的名師,這就是看教師是否能不斷充實自己和不斷汲取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斷探索與創新的精神。
結束語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屬于劇烈的變革時代,信息全球化,知識全新化,許多新的科技席卷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培養出更高素質,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巨大變革對人才提出的更高需求,也只有緊跟社會步伐,聽從黨和國家的領導,我們才可以成為信息化時代里的人才,才能早日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才能。
參考文獻:
[1]楊銀付.素質教育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J】.教育研究.2015(02).
[2]余文森.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四個基本點【J】.教育研究.2016(10).
[3]馬樹超.郭楊.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