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過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障礙,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就于未能與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影響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本文就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灌輸更多的積極思想,這樣才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根據目前情況看來,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顯得格外重要。
一、小學班主任和學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比較片面的發展觀。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中,成績是班主任最為看重的一個方面。有的班主任只是根據學生成績的高低進行一方面的評價,這樣做不僅不能對學生做出一個合適的評價,也會使得學生不能在各方面平衡的發展。依據成績對學生作評價的班主任只看重成績好的學生,主觀的對差生進行忽略,也看不到差生其他方面的優勢。例如,某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的好,而另一個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但是在體育方面很有天賦,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只是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就提出了批評,從不考慮學生別的方面的優勢,使得學生不能夠在自己優勢的方面進行發展,從而對學習、對教師產生厭惡的情緒。
2.班級管理制度不科學,班主任缺少耐心。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在班級中處于非常高的地位上,這就使得學生在班級中非常的壓抑,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懼怕班主任的威嚴,遇到問題也不敢向班主任詢問,這就導致老師與學生的關系疏遠,從而產生隔閡。除此之外,班主任對于班級的大小事情都會進行細致的管理,在這種班級管理制度中學習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去進行自由的發展,從而使得學生慢慢的對班主任的細致管理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的意識就會逐漸變得淡薄,也沒有一個自主創新的精神。充滿個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等特點都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比較常見的,這些特點會使得小學學生經常犯錯誤,做錯一些事情。小學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經常犯錯誤的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比較不耐煩,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耐性慢慢減弱,甚至有的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體罰、謾罵等懲罰措施。班主任對學生缺少耐心的這種現象,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育,甚至還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學生面對教師這種沒有耐心的教育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師生之間的關系破裂。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措施
1.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小學班主任是學生進入校園之后的第一任啟蒙教師,這個階段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對于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的價值觀有著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師應該要對師生觀有著正確的認識。比如說,管理班級事務時應該有個度量,時松時緊,應該放松的地方就放松,應該嚴格的地方就嚴格管理。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應該與學生共同管理,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加到班級事務管理中,充分發揮班級主人翁的作用,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
2.在管理班級事務時要充分表現“愛”。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事務時應該充分地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因為“愛”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教師在平時不僅僅應該關注優等生,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應該給予同樣的關注。但是,也不應該對學生一味地表揚,也要有適當的批評。在管理學生時,應該將“愛”與“嚴格”貫穿在一起,這樣產生的效果才會更為顯著。
3.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小學學習過程中,為了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要在這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教師就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知道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狀況,學生的家庭構成和家庭狀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方面、為人處世方面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方面能夠做到有模有樣。然后,教師要經常與班級的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惑,這樣學生會對教師存有感激之情,拉近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有強烈的熱愛之情,增加信任感。最后,教師要學會關心和包容學生,對于學生犯的錯誤教師要對學生講道理,讓學生知道自己錯的地方,不要一味地責罵,這樣會對學生造成心理陰影,但是通過寬容和理解不但能夠讓學生感到愧疚,還能夠讓學生自覺在內心去改正,這樣有利于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
4.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技巧。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居高臨下地授課,而且經常會說一些嚴格的事情來約束學生,并且在平時的課余時間和學生很少接觸,仍然利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在孜孜不倦的口述,學生在下面坐著被動地根據教師的指示聽講學習,這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交流溝通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世界比較獨特,奇思妙想,這些思想教師很難理解,甚至很多教師認為這是謬論,扼殺在了搖籃里。事實上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平時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方法,不要對學生有偏見,學著換位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5.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小學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在這段過程中,班主任起著促進作用,如果班主任可以塑造良好的師者形象,學生的健康發展就會更加順利。小學生總是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因此,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班主任都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榜樣。而且班主任應著重培育學生的文化知識、政治和道德修養,讓學生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進”。
為了能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得到良好健康的發展,需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愉快的學習,還有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修養的養成,使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所以,建立起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吳立宏,李佰紅.試論小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華夏教師.2016(08).
[2] 劉志云.探析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知音勵志.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