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迎來了新的挑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自誕生之日起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普遍應用。本文基于此,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引入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領域,期望有所收獲。
關鍵字:小學班級管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緒論
班級是學生進行學習和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這意味著班主任工作具有挑戰性,與此同時班主任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1、班主任工作內容繁瑣并且任務量大;2、現今獨生子女較多,家庭教育暴露出不少問題,這為班主任工作帶來不少阻力;3、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對這些挑戰,班主任該如何應對呢?本文嘗試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切入點,為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議。
二、理論背景
1943年,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其著作《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此后這一理論得到了廣泛認可,并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等領域得到了普遍應用。“馬斯洛認為,人類有多種需求,這些需求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來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可按其性質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兩個層次的需要。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而言,生理需要,(飲食、睡眠、環境健康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一個層次,個體都有遠離痛苦和恐懼、尋找安全感的需要,尤其是兒童。現有階段的中小學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安全需要,從校園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進行了細致地工作部署,在此不作贅述。接下來,筆者將從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三方面淺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點心得。
三、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試論小學班級管理工作
1.歸屬與愛的需要
每個個人都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這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小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觀念還未成型,對許多事物尚處在摸索階段,他們更需要來自家庭、團體、朋友的關懷和愛護,尤其是在學校里,這種需要更加明顯。一方面:他們渴望獲得集體歸屬感,認同感,成為班級的一員,當自己面臨困境時,有人能夠施以援手,互相關愛等等;另一方面,他們渴望社交,互相認識,互相分享,在新的領域有所收獲。這種社交,更多的傾向于班級里的社交、班級間的團隊活動的社交等等。以此為依據,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一方面,通過班會課增強班級的凝聚力。通過分享班級取得的優異成績,幫助學生建立榮譽感、歸屬感;另一方面,挖掘班級的好人好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增進友情,增強對于集體團隊的認同,形成核心凝聚力。
2.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自尊與自尊心、自信心和對獨立、知識、成就、能力的需要有關;他尊指的是外界對于個體的尊重。“尊重需要的滿足帶來自信、價值感、能力體驗、力量及適應性增強等方面的感覺,而這些需要的受阻會讓人產生自卑感、虛弱感和無助感。基于這種需要,一個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希望受到別人尊重的,借以自我表現,指望有成長的機會、有出頭的可能”。這不禁讓我想起班里的一個案例。
班里有個孩子非常聰明,學習習慣卻很不好,常常擾亂課堂紀律。一開始提醒無效后,我開始嚴厲地批評他,他非常不配合,甚至大哭大鬧。一次偶然,他又做錯誤事,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單獨批評教育,這樣幾次下來,他居然改掉了壞毛病!由此可以看出,尊重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正是由于在辦公室里單獨溝通,給了他外部尊重,他才愿意接受批評;我對他的期許滿足了他內部的尊重,所以他愿意改正錯誤。結合上述案例,筆者認為,小學班級管理中,尊重的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在班級德育管理領域。一方面,內外結合的尊重是應對“敏感內向的問題學生”的法寶;另一方面,運用尊重式的鼓勵教育方法,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自信、價值觀、適應能力等素質,激發孩子的主動性,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3.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也就是要成為你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和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盡管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很多方面仍處于學習探索階段,但他們同樣有著實現自我的可能。只要合理制定目標,他們能夠“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和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性是學習的本質屬性,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教育。這樣的案例其實很多,以最近的一次實踐活動為例。
臨近學期末,全校舉行了一次跳蚤市場。這是一次由孩子賣,由孩子買,全部由孩子主導的跳蚤市場。二年級的孩子來買賣東西,這中間的小狀況可想而知。我們都有些擔心,結果活動舉辦得非常成功。其實二年級的同學,雖然年齡還小,社會經驗有些不足,但是他們在長期跟隨大人去市場買東西的過程中,對于討價還價和市場的基本運作有了很深的印象,使得他們實現自我需求有了可能。只要時機成熟時,他們就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技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力。正如馬斯洛所言,每個個體都向往成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只要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創造需要,竭盡全力使自己趨于完美!
參考文獻:
[1]劉珊珊.小學班級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王向陽.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談五年制高職學生班級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3,(192).
[3]吳宏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哲學底蘊[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