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領域的一個基本學科,隨著近些年的發展,備受關注。視唱練耳教學,學界一直以來在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方面探索、創新,尋求更好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力,最終實現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視唱練耳;可行性;教學方式
一、改變視唱練耳教學方式的研究現狀
隨著世界三大教學法在我國日漸發展成熟,許多視唱練耳教師希望通過和教學法的結合來完成視唱練耳的教學。多媒體的運用也使得教師已改往日傳統教學方式。通過檢索,有些高校的教師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2014年,夏月在《人民音樂》發表的《從“多媒體”到“真作品”的視唱練耳教學路》一文指出,“多媒體輔助教學在21世紀高校音樂課程上發展顯著,視唱練耳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也在數字化環境中得以開拓和創新。文章指出了多媒體運用到視唱練耳課程中的優勢與困惑。運用真實作品來訓練整體聽覺,拓展了聽覺疆域。”又如2015年,楊麗霞在《人民音樂》上發表的《地方院校“滾動式分層視唱練耳教學”實施報告——集美大學音樂學院課程改革與反思》一文中指出,“滾動式分層教學是針對地方院校音樂專業擴大招生與生源音樂基本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從立足學生個體學習差異和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出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作者根據本學校的實際狀況,將傳統的視唱練耳授課方式改為滾動式分層視唱練耳教學,使學生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素質得到完美展現。以上兩篇文章是對視唱練耳教學方式改變的大膽嘗試,這種真正改變視唱練耳教學方式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應不斷探索、創新,找出一個更加適合學生們學習視唱練耳的教學方式。這也是現如今的一個研究方向。總之,關于視唱練耳教學方式的改變,近些年研究甚少,上述兩篇文章所介紹的教學方式也是為了考慮當今現狀,與時代接軌。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視唱練耳課程,提高音樂綜合素養。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的可行性
在平時的視唱練耳課堂上,老師們多數以個人為主體,教授視唱及練耳,學生們顯得尤為被動,導致學習興趣不高,課下很少有人練習,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是因為老師教的不好,而是由于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早在藝術聯考的時候就以這種方式學習視唱練耳,長此以往,厭倦了這樣的教學方式。為了改變種現狀,我們需要探索出更加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動權,將課堂翻轉。老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聽眾和總結者,把學生們的課堂表現做總結性的評述,并指出缺點和不足。這種課堂以多聲部視唱作品為主,多數選用作曲家的真實作品。將班里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各個小組同時完成一個作品。在完成作品的同時,學生們要在課下自行查閱作品的相關資料,正確地表現出樂曲的真實情感。為了更好地演繹作品,學生們還要分析出作品的曲式結構和和聲進行。這樣以來,學生們在無形中又學習了和聲、作品分析和中西方音樂史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作品能夠成熟的完成之后,老師要求學生們自我改編,加入一些樂器。這使得學生們將作品進行了二度創作。為了將學生們完成的作品展示出來,老師還會要求學生們不定期在學校食堂前、圖書館前等地方進行快閃活動,從而增加學生們的自信心。最后視唱練耳的考試,我們也不會以學生們普遍恐懼的傳統聽音、視唱來考。我們會把不同風格的作品分配給各小組,讓他們自我創新,可加入兩到三個外援,最后以音樂會的形式將作品在舞臺上表演出來,使學生們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完成視唱練耳課程的考試。
本人所在學校現如今大一和大二分別有兩個班正在進行這種授課方式。相對傳統授課方式而言,學生們更喜歡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方式學習視唱練耳。通過調查,學生們認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方式更加有趣,而不像傳統課堂那樣有些死氣沉沉;作品的完成,使他們增長了課下自主學習的時間,而且自主學習也對各方面的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迫切希望深入學習;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偏向于通過小組合作,自主解決問題,已改往日遇到困難就去詢問老師的學習狀況。當讓學生們談論一下學習和了解這種授課方式后的看法時,學生們普遍認為這種授課方式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拉近了與老師的距離,遇到問題,自行解決意識增強,并且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通過以上教學方式的詳細介紹和學生們的反饋,更加證實了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到視唱練耳教學中研究的可行性。
結語
視唱練耳課堂新的教學方式這些年關注的還相對較少,我們應以學生的心理出發,讓學生們愛上這門基礎理論課程,應將原來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來輔助學生們學習,使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共同完成視唱練耳的教學任務。這使得我們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時運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的形式很值得深入研究。這種授課方式通過以真實的作品來練習,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在無形中鞏固和學習了樂理、和聲、作品分析、復調和音樂史等方面的知識。這不正是視唱練耳的學科特點嗎?理論性與技術性兼具,多學科結合交叉的、知識結構相互滲透的音樂教育基礎學科。這種授課方式在不斷探索中歸納和總結,不斷完善創新,形成一個系統化體系,對視唱練耳教學意義重大。通過不斷地努力,提高視唱練耳的教學水平,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力,最終實現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美好。
參考文獻:
[1] 楊麗霞.地方院校“滾動式分層視唱練耳教學”實施報告——集美大學音樂學院課程改革與反思[J].人民音樂,2015(02):75-78.
[2] 夏月.從“多媒體”到“真作品”的視唱練耳教學路[J].人民音樂,2014(12):56-58.
[3] 閆震、牟雪蓮. 以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觀為指導,促進我國視唱練耳教學的發展[J].中國音樂,2011(04):163-165.
[4] 施詠. 多元文化視野下視唱練耳教學研究的新探索[J]. 人民音樂,2008(01):88-89.
注釋:此論文為河北師范大學第15 批教學改革項目《視唱練耳翻轉課堂教學研究》、2016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