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和日趨完善,會計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是企業經營活動與財務活動的反映,也是對會計主體經濟業務活動中以貨幣計量反映價值運動的客觀表達,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會計信息質量的理論含義和特征內容出發,通過結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現狀,從企業內在因素和市場經濟、社會環境以及工作者自身進行分析,總結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利弊影響的因素。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影響因素
一、會計信息質量概述
ISO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認為:“會計信息質量應是會計信息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總和,包括了會計信息實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內涵,因此,會計信息所具備的質量特征是否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及其滿足的過程就可以作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依據?!?/p>
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選擇或評價可供取舍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的標準,是財務目標的具體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別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決策。會計信息質量包含了相關性、可靠性、真實性、及時性、中立性、可比性、重要性、公允性、前瞻性、相對性以及動態性等特性。
三、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固有因素分析
(一)內部潛在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會計行為與會計信息質量密切相關
會計行為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的行為,即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和分配活動。會計目標和會計行為主體動機這兩者互動均衡下形成會計最終目的,直接反映為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相關需求。因此,會計行為主體按照會計規范的執行力度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
2.企業內部管理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1)會計制度的明確和完善至關重要。2006年,我國財政部發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2014年至今財政部先后發布了多項準則的增補或修訂版。但是,新會計制度在某些部分概念的界定方面相對模糊,會造成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主觀臆斷的情況,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了解和分析缺乏系統性、全面性,不利于外界掌握企業實際的財務、經營狀況,不利于相關利益者做出客觀決策。
(2)健全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強化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系統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信息交流、審計監督等幾方面因素。企業內部環境是企業文化的直接反映。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補充條件。風險評估是作為保障企業獲利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內控的具體表現。企業內部監督審計包括內部審計、預算核算的以及對內控制度。
(二)市場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會計信息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阻礙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一般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屬于特殊的信息商品,因此會計信息作為商品化的社會資源是存在供需矛盾的,財務會計報告則是作為會計信息商品的現行載體。一方面,提供財務會計報表的會計主體是單一的供給方,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廣泛的需求方,其需求與利益各自不同,因此會計信息供需雙方的均衡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相對不足。
2.經濟結構從根本上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經濟結構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復合體,我國現階段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向的經濟結構有著與其相對應的信息使用者,因此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也大相徑庭。
3.市場化程度高低與會計信息質量成正比
中國的市場化進程是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漫長艱辛的過程,它并非單一的革新規章制度,更是一場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各個方面的重大改革。市場化進程的差異是由我國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一經濟現象所引發的,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社會資源在市場運作中的優化配置,因而會計信息質量越高;當市場化程度過低時,政府干預必然加強,信息提供者受制于市場和政府的雙向限制,會計信息的質量必然大打折扣。
(三)社會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政治環境是決定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因素
一國的政治環境包括政治體制、政治路線、政治思想和政治領導,它們對會計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是間接的,但是政策制定的是否科學合理卻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部分企業為獲得自身利益依靠會計信息造假以改變利益格局以及分配關系,改變涉及利益的相關經濟指標,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2.監督機制的健全與否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正致力于建立并完善由企業內部審計、社會審計監督、國家審計監管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機制,三者行使各自特定職能的同時又相互聯系。但是這種聯系相對薄弱容易產生斷裂,反映在會計信息上就會導致重復或者缺失的現象,降低會計信息質量。
(四)工作者自身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直接影響
1.會計工作人員主觀意識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1)會計職業道德的缺失。會計職業道德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這八項。缺乏會計職業道德將直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降低其質量。
(2)法律觀念淡薄。學習并熟悉會計法律法規是對會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若從業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法律意識,缺乏法律意識,則會出現會計信息造假舞弊等現象,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會計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差異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工作者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在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中包含了會計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職業判斷,不同專業層次的會計工作人員對同一性質的會計事項的認識、假設、判斷、估計各有差異,從而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導致會計信息存在差異。
參考文獻:
[1]歐陽愛平,周寧.市場化程度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基于中國A股的數據檢驗[J].經濟管理與研究,2013(11):123-128.
[2]鄭穎.探析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J].審計園地,2014(09)下:72-73.
[3]王佳美,楊玉娟.影響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6(04):81-82.
[4] 任小琴.關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探析[J].財稅研究,2016(10):145-146.
[5] 孫偉.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優化策略[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05):29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