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和最佳期,幼兒教師對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啟蒙作用。在孩子發展語言階段,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強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給他們以后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交往能力中的語言啟蒙
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基礎。用直觀、形象的動植物、玩具、頭飾,能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較容易得把自己看到的現象表達出來。善于創建寬松的環境,提供幼兒敢說的機會。我們要多為孩子創建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來逐步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讓幼兒試著說,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使孩子敢說。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單純的集體語言教學活動是遠遠不能滿足幼兒語言發展的,因此,要“千方百計”地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為他們創造說話的環境,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愛說、有機會說,要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幼兒逐漸積累起一定數量的積極詞匯,拓寬幼兒的思路,培養能動性的思維能力。
二、兒歌詩歌的合理運用
我們可能發現,一個故事,一個兒歌,一個圖片,幼兒可能只記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經典的話,但可能就是這一句幼兒感興趣的、幽默的語言,就規范了幼兒的某些活動中的規則,加深了幼兒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例如:對于兒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別著急,上去好象爬高山,下去好象坐飛機,忽忽悠悠飛到地。”就是我在幼兒玩滑梯的時候反復不斷的說唱,幼兒在理解其含義了之后,對其中的“你先我后別著急”這句話記憶的特別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學會了運用,他們會在入廁、喝水、出門的時候,一但發現小朋友擁擠,就說“你先我后別著急”而且會自然的學會等待,還有的幼兒懂得謙讓別人呢。通過對兒歌語言的理解學習判斷自身行為的對與錯。還有兒歌《洗手》“擰開水龍頭,沖濕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頭,全讓肥皂走個夠,黑的臟的全不留。”這首兒歌幼兒對“手心、手背、手指頭,全讓肥皂走個夠,黑的臟的全不留。”這句話生動形象、擬人的詞匯更感興趣,特別是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會自然的叨嘮,認真的洗手,讓肥皂泡沫真的走個夠,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衛生常規和認真做事的習慣。
我想,一個好的幼兒詩歌,兒歌、順口溜等,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不僅培養了幼兒記憶力,豐富了幼兒的詞匯,同時也給了幼兒一個大膽表現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自信心。
三、善于講故事
故事作為一種最受幼兒喜歡的文字形式,其優美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動的故事講述,讓幼兒深深為之吸引,使他們增長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惡,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學到的好思想付于行動。在運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故事的魅力,也總結了一些感觸較深的經驗。
1.內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理解水平,善于運用故事
我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拿著書口中就念念有詞,會講好幾個簡單的小故事了,通過觀察分析,我就從他們熟悉的動物開始,簡單重復的故事情節夸張的語氣,動作,表情深深的吸引了她,如《美麗的小公雞》《小羊和狼》等連續講三四遍,他們每一遍都聽的津津有味,隨著年齡慢慢的長大,認識的東西多了,理解能力強了,現在聽故事總是自主選擇,聽起來就沒完,有時還會學著我們的樣子自顧自的講起來。由于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說教更易于讓幼兒理解和接受了,《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小朋友認真吃飯不撒飯,愛惜糧食。《蘿卜回來了》教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關心。《小馬過河》教幼兒動腦筋不怕困難-----小朋友們特別喜歡聽故事,我也喜歡利用空余時間給他們講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強了,思維更開闊了,有時的教育提示,只要故事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就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雞一樣認真學習,做事情不要像小貓釣魚一樣三心二意-------。
2.創造條件讓幼兒聽、講、編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養成幼兒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
故事不能只由老師或家長來講,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肯定幼兒的每一點進步,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充分練習,從中班開始,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讓幼兒自由輪流講故事,你別說,還真發現了幾個故事大王;語言流暢連貫,表情動作語氣繪聲繪色,特別一些故事里的形容詞,成語用得非常準確,晨間活動和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也喜歡自發的看書,講故事,整個班的語言發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3.展開故事魅力的翅膀,啟迪孩子幼小的心靈
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情節、形象活潑的語言來吸引小聽眾的, 經常聽到一些年輕的父母說:“我的孩子就喜歡聽故事,總愛纏著我給他講故事。”其實這是件好事,因為故事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在幼兒園里,如果老師能注意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經常講給幼兒聽,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通過講故事,能使幼兒學習語言,能向幼兒傳授知識,還可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勞,什么是懶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惡,應該學什么,不應該學什么。
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交往能力中的語言啟迪,兒歌詩歌的合理運用,故事教學的神奇作用……為他們創造了說話的環境,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愛說、有機會說,要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語言的海洋中遨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