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試焦慮(test anxiety),就是因考試壓力過大引發的系列異常生理心理現象,包括考前焦慮,臨場焦慮(暈考)及考后焦慮緊張。表現在食欲不振,睡眠失常、過度緊張、恐懼、頭暈等,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投入相對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關鍵詞:考試;焦慮;表現
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斗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也可以簡單理解為焦急憂慮。其中考試焦慮(test anxiety),就是指因考試壓力過大而引發的系列異常生理心理現象,包括考前焦慮,臨場焦慮(暈考)及考后焦慮緊張。
一、在考試之前,當考生意識到考試對自己具有某種潛在威脅時,就會產生焦慮的心理體驗,這種心理狀態持續時間過長便會出現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等諸多影響身心健康的異常表現,同時這種心理也是考生對考試具有自律性和責任心的表現。
通常在中學生中,考前焦慮主要有兩種趨向:一種是每遇考試之前一天或幾天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一種是在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學習焦慮,且一到考試前則表現的更為強烈。這兩者都是由考試這一緊張情景觸發的,但前者的學習成績有好也有差,后者則基本上是因為成績一貫不是很好,缺乏信心所導致。心理研究的結果早已證明,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字曲線關系。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會影響成績,適度的焦慮對于考試而言是最能發揮自己的水平的。一點不焦慮的同學反而容易大意失荊州,而過度焦慮的同學則會對自己形成一種抑制作用。
二、考試中緊張
焦慮心理反映的是在考試中由于學生錯誤的認知評價模式和不當的期望引發的,由于焦慮產生時個體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會有所反應,因此,焦慮可能會導致許多生理上的癥狀。明顯的考試臨場焦慮表現為過度緊張、恐懼、頭暈、心悸、燥動不安、出汗、口干、肢端震顫等生理現象,大腦有時出現空白,推理及思考能力下降,平時熟悉的一些知識一時回憶不起來,注意不能集中,思路受到影響,答卷速度降低,甚至發生答卷混亂,心理活動暫時中斷、雙眼發蒙,發生暈場的現象,甚至出現尿頻、尿急等現象。
三、考后緊張
每當經歷一次伴隨焦慮緊張的考試之后,由于對考試結果過于敏感,過于關注外界他人的評價,認為考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辜負家長和親人的期待。在成績出來之前容易接受預言自驗和強烈地暗示結局:最害怕發生的事很可能要發生。追求完美,缺乏隨遇而安的能力。且成績公布后如果成績不滿意則產生消極心理抑制了學習興奮點的活動,無法在短時間內投入相對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典型案例:
明明(化名),高三學生,他在考場上經常出現怯場癥狀,回憶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或大腦暫時性一片空白,并且大多伴隨著身體燥熱、冒汗,手心或腳心發涼、手指哆嗦等軀體反應。他說這種情況是從中考模擬時開始的,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晚上難以入睡或醒來后難以再入睡、睡眠中多夢、白天發困。
每到考試前后就出現心慌、意亂、腹痛、尿頻、頭痛、容易感冒等不適反應。甚至出現強烈的回避沖動,希望自己突然生一場病可以逃過考試,或幻想突然出現一個意外奇跡,使自己免去考試。
考前睡不著,考試中睡不醒,考完后又精神了。一些難、偏、怪的題作的太少,萬一考上了怎么辦?考試總是粗心大意、馬虎,不該失的分總是失掉,應該得的分得不上。模擬題還有幾道沒作,幾道不會,這些都是重點題,萬一考上了怎么辦?瞻前顧后,這一道題還沒有做完,心里卻惦記著下一道題,以至于做題總是作不全。
在考試中我想的是上那些大學,那些大學環境如何,老是想入非非。
我每次考試都是一次高一次低,最后一次月考考得好,正式考試說考不好了。
在考試中老有一個聲音在說“我不能控制自己啦!完了!又要考砸了!”
總之考試焦慮癥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是在應試情境的刺激下而產生的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對身體不利的負性情緒反應,對學生的心身健康有很大影響,是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下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在高中音樂課中滲透對學生考試焦慮的心理干預》課題(GS[2015]GHB0126)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典型案例與分析》潘振權,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
[2]《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當代青少年心理問題反思與回應對策》張向葵,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