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我國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中國實際的產物。二者產生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表面上是并列的關系,有同等的重要性,然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不完全并列,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與發展,是認識的再飛躍。本文簡單介紹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他們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系;繼承與發展
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
毛澤東思想是革命年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物,它是以毛澤東為主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聯系中國國情實際總結出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經驗,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內容涵蓋非常廣,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黨的政策和策略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理論這六個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貫穿于各個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奠定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嚴重的“左”傾錯誤,促進新一代的領導人深入的思考中國國情,從而促進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中國的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澤東思想已經不適于中國國情,不能有效的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因此領導集團相繼總結經驗教訓,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國情的變化,在十七大會議中提出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涵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鄧小平理論側重經濟和社會的改革,“三個代表”主要是黨的建設,科學發展觀主要是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探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新形勢下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涵蓋了政治、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于毛澤東思想之后,它們是并列的而非包含關系,但是兩者卻又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是獨立并列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是并列的關系,而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背景不同,他們產生于我國歷史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前者產生與“戰爭與革命”背景下,而后者是改革開放以后,已經沒有戰爭革命,我國處于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背景下,可以說毛澤東思想是現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是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其次,它們各自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包含的內容和側重點均不同,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的;再次,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來看,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部分,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是馬克思理論體系的創新。
2.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源泉
毛澤東思想根據馬克思理論的指導,結合實際國情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革命的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雖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內容和社會指導性,但均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奮斗的智慧結晶。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早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前者提出的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為后者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后者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基于中國的國情提出工作的側重點和奮斗的目標也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所以說,二者是一種兼容并包的關系,都是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事件中不斷完善,以達到實事求是的目標。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隨著我國政治與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毛澤東思想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應運而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產物,是社會建設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國內改革建設遇到的挫折使得我黨認識到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完善理論的重要性。鄧小平理論著重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改革開放拉動經濟建設,并且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思想主要繼承了毛澤東思想中大力發展生產力的觀點。“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我黨面臨嚴峻的內部建設問題的大環境下提出來的,集中解決“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毛澤東思想中對于黨的建設也做出了重要指導,因此這是對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的發展完善。科學發展觀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的瓶頸期時提出的,主要為了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使得經濟增長的后勁不足,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解決現階段面臨的發展難題的出路,因此科學發展觀是毛澤東思想關于發展的理論在現階段的繼承和豐富。
綜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二者是一脈相承的又是發展著的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然而發展永無止境,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還需繼續,這一理論體系還要進一步的繼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 [M]. 第7卷.
[2]鄧小平文選.第2版[M].第二卷.
[3]丁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5)
[4]齊曉安.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專題教學體系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