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動的基本動力,要使學生產生體育的需要,就必須使學生有學習和從事體育的興趣,因此,加強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興趣,也是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就當前中學體育的現狀來講,增強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興趣,應從這幾方面著手:
一、培養中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體育課教學中,養成良好鍛煉身體的方法和習慣,能夠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而習慣是經過反復地練習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只有對體育課感興趣,就會促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學習,人本性是愛動的,自幼愛玩。體育課中,要注意培養自信、自尊、快樂愛好,以達到使學生形成經常鍛煉的目的,將來才能成為終身體育者。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意見、設想和創新精神,正面引導,善于啟發,不要簡單地下命令。
二、認真的組織教學,關注學生的興趣
通過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體育興趣是認識和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或某一個項目)產生了興趣,表現出了一種求知欲望,這對體育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體育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應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體育興趣與課的類型無關,我們知道,體育課一般分為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和考核課四種類型。新授課是學習的新教材,授課方式是以“練”為主,任何一項教材,學生要掌握它都必須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以其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課的類型只是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方式,并不能體現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某一教材發生了興趣,不管哪種類型課都是愿意學習的,都是有興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學習內容,都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認認真真的學,并且認認真真的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體育課要時時刻刻,千方百計的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并且作為學校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運動會,更要激發學生們對它的興趣,鍛煉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道德品質。
三、激發體育需要,喚醒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興趣最重要,但與課的類型無關,那么興趣是怎樣產生的?我認為體育興趣的產生來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間接的需要。所謂直接的體育需要是指學生被某項體育活動本身所吸引而想學習或參與的體育活動的過程。學生如果有了這種需要,就會對某項活動產生濃厚興趣,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而間接的體育需要是指通過讓學生充分認識練習的意義,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的效果感到需要。這種間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說服教育下產生的,它的產生離不開學生平時的努力,學生有了這種需要,同樣會產生體育興趣。比如中長跑課,又單調又累,大多數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可是中長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學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從事學習,情愿克服困難,進行中長跑鍛煉,這樣的體育需要就是一種見解的需要,因此說需要是學生產生體育興趣的基礎。
四、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他們已對體育場地、器材、教學環節了如指掌,上課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這時有必要在活動的方式上做一些變化。通過器材的重組、游戲的結合等等方式來教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對這本已熟悉的事物重新產生興趣。有一次,我在上“前滾翻”時,把體操墊排成圓形,學生做前滾翻時如葵花向陽,做后滾翻時如鮮花。在教田徑中的耐久跑時,為了避免學生感到枯燥,可在練習場地上創造新穎,提高她們練習興趣,在跑道上插上五顏六色的彩旗,他們一看會覺得新奇,精神振奮。在體育課中還可以在器材上增強練習趣味性,提高他們練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激情。比如教“跳跳”時,手握雜草跳起來更加協調,更加有趣;自制的投擲可縫上兩條彩帶,投擲時在空中飛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在終生體育教育理論的認識學習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不妨將這一終身目標按照各個教學時期的特點化分為一個有序的,遞進的目標體系,在制定各個時期的工作目標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等相關的因素,在不斷增進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同時著重考慮在現有的文化知識結構的基礎。學生只有對體育課有興趣才有可能成為終身的體育者,這樣,就達到了所提倡的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的思想,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