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形式,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否能夠健康起步,更是直接關系到整個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朗讀教學。這是因為朗讀不僅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對于朗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項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而低年級又總是從朗讀入手再逐漸進入默讀的??磥?,朗讀成為貫串語文教學各個階段的重要目標是不爭的事實。
一、少齊讀,多自主讀
閱讀是學生個人通過語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種活動。閱讀的速度應由讀者自己根據情況適當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讀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則可以讀得慢些;有些含義深長的句子還可以停下來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學生捆在一起齊讀,勢必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與別人協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橫隊向前齊步走時,每個人都要左顧右盼,以求步調一致。學生在齊讀時是如此心態,哪能顧得上體會語言文字、讀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朗讀訓練主要應采取自主讀的方式。尤其是自學性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
二、少講解,多示范讀
朗讀的要領,要求學生站起來朗富有感情,而學生的朗讀效果卻不很理想。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長句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往往會讀破句或讀不出應有的語氣。如《兩只鳥蛋》中有這么一句話:“媽媽看見了,說: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一位老師在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說說媽媽說這句話時要讀出怎樣的語氣,然后讓學生用著急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可一連叫了幾個學生,都讀不出著急的語氣。學生不急老師急了,她說:“如果我是小男孩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鳥蛋,我一定會這樣說?!闭f完她就自己示范朗讀,沒想到學生都為她鼓掌。她高興地問學生:“為什么給我掌聲?”有學生說:“你讀媽媽的話時皺著眉頭,又說得那么快,我也感到著急了。”又有學生說:“你把‘一定、焦急不安’這些詞讀得很重,我感受到媽媽真的很著急?!彪S后,她又請學生來朗讀,學生個個從神態到語氣都表現出了“著急”。
可見,好的范讀能以聲傳情,以聲啟智。在學生的朗讀達不到老師標準時,老師該怎么辦?老師何不抓住時機,親自露上一手。讓老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來打動學生的心,用老師的情感來激活學生的情感,用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在老師的“以‘聲’作則”的帶動下,學生就能辨析自己與老師在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異,從中領悟正確與偏頗,語感也就悟出來了。這時老師的范讀,好比教練指導運動員投球、跳高做的示范動作,具有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作用,這比純粹地告訴學生要讀出什么語氣效果要好得多!當然,教師也可以用放錄音的辦法或讓朗讀好的學生來范讀。俗話說,先入為主。教師抓住啟蒙階段,對學生施以正確的朗讀訓練,對以后的語文教學可謂功莫大矣!
三、少重復讀,多評議讀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當一個孩子讀不好時,有的老師會請另一個學生
來讀,或讓這個孩子再重讀。反反復復地讀上幾遍,然后用“讀得還可以”“讀得不錯”來評價。而至于“為什么不錯”“哪里不錯”學生是沒有辦法得知的。這種簡單而籠統的評價模式,對于每一次接下來的朗讀者來說是模棱兩可的概念,學生無從“發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復著前一個同學的朗讀語調、語氣、節奏、感情。這樣無效的“朗讀推進”式的目標追求是對課堂時間的白白耗費。
其實,在朗讀時,常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朗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可讓孩子們圍繞字音、停頓、表情、流暢度、有感情等方面進行評議。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了課文表達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認識到自己朗讀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朗讀能力。如在《四季》一課的教學中,一個孩子大聲地,一字一頓地讀完課文后,我讓學生來評一評。馬上有孩子說:“從他的讀中,我感覺不到雪人的頑皮?!边€有孩子說:“他的表情不生動,他可以像雪人那樣挺一挺肚子?!币灿泻⒆又赋觥八选畑uě’讀成‘xué’了?!蔽冶頁P了他們評得好。然后說:“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來試試看?”這樣,讓孩子通過評議,自己發現朗讀中的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無論對讀者還是聽者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四、少單一讀,多花樣讀
低年級學生有意識注意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往往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朗讀時要想讓他們主動投入,教師就要在朗讀的形式上多想些花樣,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示范讀,個別讀,小組讀,配樂朗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競賽讀,自選讀,限時讀等,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的積極性。從讀書的形式到內容都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防止機械、重復、單調的死讀書現象。
總之,朗讀指導既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起步環節,它用有聲語言來準確地傳達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進課本語言內化的重要手段。當然,朗讀作為一種學習手段,同時又是學習目的,其訓練的過程既具科學性又須藝術性。所以朗讀訓練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師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合適的方法。這樣,朗讀教學之花必將開得更加鮮艷,閱讀教學必將更具誘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