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小學英語教育都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教師總是按部就班的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忽視了小學生的真實需要,導致他們無法在英語啟蒙教育階段形成正確的學習品質與學習習慣,這個教學弊端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以及英語學習難度的增加變得越來越明顯,最直接的表現是他們在學英語的時候感到越來越疲憊,學習興趣也逐漸消退。在這個背景下,情感教學法應運而生。下面,本文便對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展開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感教育法;師生關系;加深認知;樹立自信
情感教育在國際教育中都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它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情感教育,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到幸福、愉悅,使其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來面對英語學習。情感教育法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是指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英語知識與英語能力的教學,還要使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情感狀態,從而在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英語素養,激發小學生的潛能,實現教學相長,達到“雙贏”。下面,筆者從利用情感教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加深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程度、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三個方面,討論將情感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理論研究。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一直以來,教師在課堂之中都位于講臺之上,很少走進學生之中,他們掌握著控制課堂的“絕對權利”,尤其是小學生對教師有著敬畏感,他們習慣聽從老師的教導,所以師生之間存在很多隔閡,師生互動也是單向的。在這種師生關系之中,小學生幾乎很少主動提出自己的英語學習需要,老師講什么,他們就聽什么;老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而小學生是否已經學會這些內容,還有哪些知識存在疑惑,并不在教師的考慮范圍之內。可想而知,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幾乎無法調動起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緒。因此,情感教育法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教師必須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主動走進學生,與小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尊重小學生的實際想法,成為小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也只有建立的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夠使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放松自己的身心,營造出輕松、愉悅、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小學生樂于學、敢于說,從而綜合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二、加深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程度
小學生的智力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他們在學習英語時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也趨于表面。在很多時候,小學生們都是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知識的,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這些英語知識的深層含義。尤其是英語語法十分多樣、復雜,小學生也會選擇在英語課堂中多記多背。然而,這種淺層認知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幫助小學生鞏固英語知識,但是只能讓小學生背了忘,忘了再記,加重了他們的學習負擔。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學法,使學生真正理解這些英語知識的含義,從而保證他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記憶也更加牢固。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小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要形式,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多考慮小學生的興趣與英語能力,使得英語教學的整體難度略高于小學生的現有水平,但是又是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突破難題,保證他們的思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而由于這些知識都是由小學生自主探究得到的,所以他們對這些知識的認知也是十分深入的。
三、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自信
我國小學生生活在以漢語為母語的環境之中,他們習慣說漢語,在剛剛接觸英語知識的時候,雖然對英語抱有好奇心,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學習,如何說出口,更有一些學生害怕自己發音不標準,導致他們不敢說英語。而情感教育法提倡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內心的潛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欲望,并且使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從而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必須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教師可以多鼓勵小學生,在學生進步時及時提出表揚,可以對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如“你真棒!老師相信你還會做的更好!”“你的發音很標準,以后要多說。”等等。在學生退步或者犯錯的時候,老師也要安慰學生,并以委婉的方式來指出學生的錯誤,比如“你現在也很棒,但是如果能夠再……,你會變得更棒!”“老師相信你,這次退步不代表什么。所以你要再接再厲好嗎?”等等。
總而言之,情感教學法要求教師利用多種手段,使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以積極的心理來促進小學英語的高效教學。在英語課堂中應用情感教育法,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小學生放松身心,全心投入;教師要展開學生探究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小學生不斷加深對英語知識的認知程度;教師要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使小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可持續性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金碧.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6).
[2]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