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心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發展學生的創思維,倡導學生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搜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輔。
關鍵詞:創新思維能力;展現自我;創新意識;創新素質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當前新課程改革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求在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輔。筆者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話題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悅、寬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覺參與的欲望,放松心理的恐懼,大腦充分活躍起來,讓學生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為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教師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把親切、尊重、自信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充分關愛每一個學生,樹立一種“師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生的選擇,演好自己的角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把自己置身于與學生共同學習新知識的群體活動中去,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去對待學生。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怪題”應采取鼓勵的態度加以肯定。讓學生充分產生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積極的態度加以扶植,形成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活躍思維得到充分展現。
二、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展觀自我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是一種合作交流的場所,而不是某一位老師的專用舞臺。對于創新而言合作必不可少,無論是小組合作、還是班集體合作,它都是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習之間互相彌補和填充,有利于將課堂上的單向信息反饋變為多向信息反饋,擴大信息量。在學習中相互啟發、交流,更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交流,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可以讓那些稚嫩的話語展現出智慧的火花、創新的靈感。
三、充分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懷疑、提出問題、探因索果、追根到底,是他們創新的開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啟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尋求真正的結果,激發學生主動創新的精神。正如亞里士多德說的:“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于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又來自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疑,使學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積極探究創新。
四、正確引導猜想,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猜想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可以導出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自由想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思維能力。
1、通過猜想,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好動、好奇、好想、好問”是學生共同具備的心理特征。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的縱橫向聯系起來,挖掘其中隱含的條件,巧妙地構造某個數學對象,迂回轉化,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和方法,找出解題的各種途徑。
2、通過猜想,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題模式的束縛,從問題個性中探求共性,尋求變異;站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猜想、延伸、開拓。在數學教學中可采用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和訓練思維的發散性。讓學生從練習中,從不同的方向、多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可能發揮學生的獨特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發散性的發展。此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也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五、注重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俗話說:“真知來源于實踐”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實踐空間。如在學習數學估算中,可讓學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進行估算,讓學生幫助爸爸媽媽買菜等生動的生活事例,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學中動、在動中學,讓學生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中學會思維,在動手與思維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六、充分利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活動中開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如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畫一畫、摸一摸等,這些活動既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情趣,同時又幫助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形成概念,發展思維,在操作中應大膽開放操作形式,更有助于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現代化的教學觀,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去動手、動腦,想方設法讓學生多思維、多創造、多發現,能夠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在課外活動中也要讓學生有創新、有發現、有成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具有創造才能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