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思路與設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不同角度的教學作出分類。語文閱讀課教學是高中的必修教材,它體現在兩方面:略讀課文的選節、課型,本文主要講指課型的閱讀。
一、高中語文閱讀課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對閱讀課的認知。在當前語文閱讀課教學中表現方式主要有三種傾向:第一種是越俎代庖;第二是完全撒手不管;第三是習題訓練課。以這些認識論為基礎,最后結果必然導致以教師在唱獨角戲的形式發展,淪為課堂旁觀者的學生逐漸使課堂陷入枯燥、乏味、僵化的困境。作為一個有良知、有道德的職業教師,語文教師必須掌握語文課程內容的結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技能,使自己逐步成長為語文教學的專家。
(二)學生的感知。學生在閱讀課中的認識受兩個方面影響:一方面受個人興趣、情感需求影響,一方面受教師對教材的設計影響。從學生的角度分析,生活中語文經常處于直接性接觸,教材又是死板的教學套路,一堂課學與不學都沒有多大影響,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語文閱讀課教學抱著很大的希望,但是現實和希望反差很大,因而很多學生一貫對語文課持漠視態度。教師要把語文閱讀課教好,必須要對閱讀課的設計下功夫。
(三)對新課標高中語文閱讀課的品讀。在對新課標高中語文閱讀課中,教師要灌輸學生平等交流和自由交流,就必須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在閱讀課中對學生實踐應用太少,學生缺乏訓練和鍛煉的機會,所以教師要注重訓練語感和培養能力,養成自習閱讀的練習課,有效的提高學生各項能力,只有這樣才是新課標要學生做閱讀課主人的理念。
二、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分類探討
(一)教學思想理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聽、說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補充語言,樹立語言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語言。教師應該把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恰當使用到多媒體以及網絡技術里面,讓學生學習正面教學,吸取實質的教學內容,在課文中不能只做片面之詞,學生必須下功夫,讓學習得到良好的改善,以便有效達成共識,實現對語文課程目標的理想。語文課程目標要和教師的教學內容相互聯系,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日常需要和實際需要。
(二)論述類閱讀課的教學。閱讀課的教學必須充分理清材料與觀點的聯系。目前以思維科學的方式把人的思維致分成三類:分別為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教師在觀察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看學生是否能簡要概括和提煉文本的觀點,及時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存在的邏輯聯系,看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并作出初步的評價。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從結構和思路入手,學生在閱讀課文中應理清本文論證的思維脈絡,文中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意都得理解,還需概括和提煉文本的觀點,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存在的邏輯聯系。在學生參與的前提下,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去評點關鍵語句。例如:在《談中國詩》這首詩的課堂演講中,這篇文章的寫作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作者用惟妙惟肖的寫作手法,充分體現了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贊美。教師先給大家講述作者在談論中國詩過程中所運用的一些對詩、詞、句的比喻和理解。讓大家先理解清楚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結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大家提交的問題,調動學生對以上知識掌握的情況,使學生逐漸由陌生轉變到熟悉。教師先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學生再自讀文本,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也可以在小組內討論提出問題,把不懂的地方和教師交流、分享,達成共識。然后讓學生對剛才演講內容作具體評價,教師再做最后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很多鮮明的比喻,通過引用西方國家的言論,來表達作者想要達到的效果。在反饋練習中,學生不僅提高了思維的能力,還掌握了對課文的概括和提煉文本的觀點,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存在的邏輯聯系,對言之有據的獨特見解,予以鼓勵。
(三)文學類閱讀課的教學。文學作品通常都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四方面。本文要重視學生評價作品的整體能力,尤其是對文本價值的理解和藝術形象的感悟,豐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解讀。因此我們把詩歌閱讀課中的設計從六方面考慮:把握形象;感知意象;領悟意境;掌握手法;區別風格及學會借鑒。這一點,教師需充分激發學生的人生經驗,實踐于課堂,學生豐富文學語言的內涵,就等于是給以后的學習創造了機會。例如:在《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教學文章的字里行間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先生的真性情和愛國深情,表示真誠的敬意?!对娊洝分小案呱窖鲋?,景行行止”,其寓意是對崇高德行的贊美。教師領讀,要求大家認真觀察,讓學生摘錄課文中文字看作者如何為梁任公先生畫像。教師教導學生在不懂得地方在課文中作圈標明,再讓學生和課文作比較,檢查自己出現的問題,最后教師做總結。讓學生對剛才學生演講的內容做特點評價,分析細節,體會梁任公先生愛國情懷及作者的寫法。做課堂小結,反饋練習,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行合理演繹。通過學生對以上的學習,充分體現出學生對不同文體的作品作出的評價,還活躍了學生的積極性、合理性,不斷提高了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結語
高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實踐探究,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當今教育的解放,意味著教育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而不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壓迫的狀態。語文閱讀課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習慣、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當地的教學條件和更好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教學反思、主動掌控學生,不讓學生養成依賴的習慣。另外,高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一定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關注學生,充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愛好學習和閱讀的興趣。同時,老師也要精心的設計教材,細心的教導,提升高中學生對語文閱讀課獨立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