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拜讀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書,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抗戰時期知識分子的生活。通過這本書還讓我感悟到了,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了極為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坐著對理想的追求信念。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錢鐘書;《圍城》;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高中生,在閱讀《圍城》這部文學作品時,并不能較深地感受到錢鐘書先生的哲理。但能夠透過這部作品來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未來的事業、愛情、家庭,也讓我體會到了只有對未來充滿足了憧憬與希望,才能夠為我們追求理想提供強大的動力,并為之而努力奮斗。
一、主人公的經歷所體現的現實意義
《圍城》這部作品的主要是講述了方鴻漸的人生經歷,并透過其經歷來表達人生就是一個處于封閉的圈。小說中的主人公的人生可以說是失敗的,甚至是一種非常非常痛苦的歷程。我所看到的方鴻漸人生是一種自我的失落,同時也看到了他的懦弱。其經歷所體現出的現實意義,與現代人所追求的理性主義、樂觀主義背道而馳。從另一個側面也表達出了作者對現代文明中所存在的危機的一種感嘆,揭示了現代人生存的困境。作者通過對一個非常普通的人的人生歷程的描寫,表達出了作者對現代人生存的一種擔憂。從作者的表達中,體會到了人生就像是一個個連環扣,每天都需要在這一個個連環扣中不斷的奔跑與奮斗。但無論如何也無法逃脫連環扣的限制,不是被困在其中就是被異化。從這些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緒中,可感受作者對現代人生的一種批判。這種批判所具有的反思性,已經完全超越了人們的感情化的褒貶,是一種基于抽象化、符號化的哲學思想。錢鐘書先生的這部作品,以一種極為犀利的眼光來看到現代人的劣根性,同時也闡述了現代人生活的困境。通過對現代人生困境的批判,讓這部文學作品的審美意向有了一個高度的提升,讓這部作品具有了現代哲學意蘊。
二、主人公的情感經歷所體現的現實意義
錢鐘書所在對方鴻漸情感經歷進行描寫時,非常精細地將其遭遇以及所表現出的焦慮描繪出現。作者想要通過主人公的情感來揭示現代人無法實現靈與肉的統一,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希望現代人應該通過溝通來理性地對生活進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握自身命運,爭取到更美好的生活。在小說中對于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情感悲劇并非一些傳統理念所導致,而是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劣根性。兩者不愿意與對方進行溝通,不能包容與理解對方,最終導致這段情感出現了悲催的結局。此外,當方鴻漸開始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時,他與另一名女子——孫柔嘉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其所感受到的孤獨感,讓他無法將情感繼續維持下去,從而讓他感受到了極大的失落感。在他眼中當人走到這一步時,已經達到了一個無藥可救的境地。《圍城》這種作品在結尾時,主人公已經與社會形成了脫離,在沒有任何精神支柱的情況下,他也只有具備簡單動物的本能反應。作者通過這種結尾表達出了現代人正處在一個病態的生存環境中,嚴厲地批判了對現代文明與封建文化所遺留下的毒素。
三、打破圍城式的宿命
通過《圍城》這部文學作品,我切實地了人性的脆弱。也體會到了人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如果不能及時尋找到自己的定位,那將會像在作者所描繪的圍城中不斷地進進出出。不僅是一種盲目的沖撞,更是一種無用的行為。我們在閱讀這部文學作品時,應該以當今社會發展的視野來進行閱讀。也應該樹立起打破“圍城”的信心。縱觀我國歷史發展,民眾在一個生產能力極低的情況下,自然會將實現自我重心置于家庭生活當中。同時還會利用家庭成員的各種資源來搭建有利于自身的社會關系,從而可以實現在另一個世界里反觀自我的目的。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非常強大的勞動能力,在實現自我過程中開始向著生產勞動方向發展,對于家庭關系的重視度也有所下降。從歷史發展來分析,人們在任何時期都無法實現事業與家庭的完美統一。但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當中,這是人們發展的一種最佳時機。在社會主義體制下,人們已經通過勞動生產關系來構建不同類型的社會關系,不僅讓其自身保持自由、平等的狀態,還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主義體制來實現自我價值。在這樣的一種發展趨勢下,人們的事業與家庭得到了和諧統一。換言之,事業與家庭成為了當代人們的獲取幸福的展臺,其已經成為了一個統一體。人們可以在社會主義體制下,通過不斷地努力去實現自我,為家庭爭取到更多的幸福。
四、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閱讀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圍城式的命運。通過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文明批判,可以體會現主人公生活的無奈。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社會主義體制下,我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并打破了圍城式的宿命,讓家庭與事業形成了和諧統一。讓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每一個體的人生都具有創造意義,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這正是我閱讀《圍城》這部作品之后所留下的哲學啟示。
參考文獻:
[1]革霖.論《圍城》中語言陌生化現象[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2]姚敏敏.談談《圍城》中關于生活的哲理性[J].文學教育(中),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