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科技技術發展迅速,大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逐日被重視,人文類的學科卻被輕視或忽略,尤其是音頻的迅猛發展,導致大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能力急劇下降。這一現象日趨嚴重,必將不利于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作為大學現代文學老師,我們有責任結合現代文學閱讀的具體情況,給予學生正確的閱讀向導,使大學生們真正整體文學素養得到提升,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現代文學;文學作品;閱讀
一、當前大學生現代文學閱讀現狀
現代文學是以文字為載體,傳達現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閱讀現代文學作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建設。然而當前大學生面臨形形色色的外界誘惑,文本閱讀似乎成為意見奢侈的事情。目前大學在現代文學閱讀方面的現狀是:大部分學生厭倦文字、尤其是紙質文字,只對音頻感興趣,即使閱讀也是選擇一些品味不佳的類別,只為放松,讀過就忘。作為現當代文學老師,在教學中強烈地感受到當下大學生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量過少,以至于課堂教學時難以構成有效互動,形成教師上課口干舌燥,而大部分學生則無動于衷。因此,提高大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刻不容緩。
二、培養大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策略
1.教師教學側重點應該由文學史轉變到文學作品
很多學者在研究文學時,更傾向于文學史,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研究則是相對甚少的。與此相應,現代文學教學中,文學思潮、流派等相關知識占據大部分的課時,講課主要以文學史知識為主體,課堂文學作品教學嚴重缺失。大學老師忽視文本感受與研究,缺少對經典作品的分析與見解,久而久之,只能照本宣科,難以從文本中汲取文學的審美內涵,僅能就教材而論道。此種現象同樣束縛了大學生的思考空間,制約了大學生的獨自分析能力的培養,降低了其學習閱讀文本的興致。因此要提高大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必須要改變這一教學思想,因為文學的根本在于作品,失去作品的支撐,現代文學史也就成為空中樓閣,同時老師的重視對學生有著很重要的積極引導作用。
2.抓住大學生的好奇心,提高閱讀興趣
中國現代文學短短三十余年的時間,在變幻莫測的中國文學流變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中國現代文學是中國文學由“傳統”走向“現代”的轉型時期。對于現代文學的學習,把握住其轉型性特點,需要學生在名家經典作品中去感受和體會。而面對現代文學背景的復雜性與矛盾性,許多學生對閱讀現代文學作品產生了畏懼心理,少了閱讀的環節,就缺乏了整體的歷史感知,“正是由于歷史感的欠缺,使許多大學生在現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中出現了誤解和誤區”,從而進一步喪失了閱讀興趣。對于學生畏懼無興趣這一問題,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利用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性,找到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既然現代文學有這么重要的作用,其背景又豐富復雜,我們便需要運用這復雜性,挖掘閱讀新鮮點。例如對于現代文學家魯迅的講解,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從而凸顯“魯迅”在現代文學潮流中的思想價值。然而魯迅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和價值,短短的幾個課時遠不能達到想要的授課目標,因此,對于魯迅的學習,便需要實施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可以以舊見新找角度,重新喚起學生閱讀興奮點。例如《祝福》的閱讀,學生讀過之后,腦中已然有悲慘命運的“祥林嫂”形象,然而這部作品是第一部將女性作為重點描述對象的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可以成為“女性文學”的“第一”,將這個作品作為“女性文學“的研究文本再一次激發了學生閱讀的新鮮感。再如,提到現代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葉圣陶的《稻草人》、《小白船》,其實魯迅的《朝花夕拾》、《社戲》都可以看做現代文學中“兒童文學”的開端,這也在一定意義上從新的角度定義了這兩部作品。針對學生反復閱讀的厭倦心理,教師尋找新的亮點,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提高閱讀興趣。
3.了解大學生豐富的思維特性,培養“多層次閱讀法”
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然而要持續讓學生自主閱讀還需要研究他們的思維特性,有的放矢。大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作為教師,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培養“多層次閱讀法”。
培養多層次閱讀法,首先要重視閱讀思維的初級感知層次,學生思維的閱讀感知層次是一種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轉化為可聽、可視、可感的意象。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文本題材的不同,準備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案。在學習現代詩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學生感興趣的歌曲、視頻,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似的反復誦讀,體會詩句在字里行間流淌出的情感。例如閱讀徐志摩的詩作,可以把他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添加在其中,結合一些電視劇情節和愛情詩句的朗讀,體會他們當年的惺惺相惜的愛戀的浪漫與美好。
其次培養多層次閱讀法有了初級感知之后要挖掘閱讀的精神感悟,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教書育人,傳播知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素養的傳播。“大學中文系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識、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銳的審美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現代文學經典中的人文精神豐富而厚重,如周作人具有哲學性的散文、許地山小說中超脫的宗教觀和各種民俗風情韻味、魯迅和胡適等對現代文學為“人的文學”的建立、冰心“愛與自然”的情感、張愛玲對生活和人性的剖析、梁實秋對鄉土文學的承接等等。面對這些蘊含豐厚人文精神的經典現代文學作品,需要學生們深刻的感悟。
綜上所述,對于大學生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現狀來說,閱讀教學亟待提高。高校教師應該從自身的教學側重點和學生特性方面,挖掘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繼而提升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家平.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讀·引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陳香珍等. 談消費主義文化與大學生的文學閱讀[J].中國成人教育,2008(4).
[3]劉夢琴等.淺談現代文學教學改革與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