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日常生活的交際工具,也是培養(yǎng)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教育有別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是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古今文學所傳達的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需要通過閱讀來領悟,因此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必須要重視。那么如何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就成為高中語文教育者一項很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措施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下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提出幾點在日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從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們的閱讀熱情
在課堂語文閱讀教學中,從興趣入手,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熱情,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先進多媒體進行導入,激發(fā)閱讀欲望。在高中一些愛好理科的學生,尤其是男生,往往對語文沒有興趣,更不要說去閱讀了,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音樂,喜歡影視,喜歡美景等很多美好的東西。而高中教學課堂有教材、紀律的制約,那么利用多媒體將學生感興趣的這些東西作為課堂導入,不就兩全其美了?用多媒體音頻導入閱讀課,音樂輕松活潑,視頻形象生動,很快的勾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閱讀古詩詞《一剪梅》時,先播放一首《一剪梅》的MV,隨著“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美妙音樂,學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來,興趣一下高漲起來。音樂一停,順勢提出懸念問題:“作者為什么獨上高樓?作者在感嘆的是什么?”學生們迫不及待的帶著好奇心開始認真閱讀課文。
二、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閱讀理解,產生作者情感共鳴
理解是閱讀的理想歸宿。它強調以讀為本,學生通過多讀、熟讀,在讀中理解意思,讀中感悟情,讀中感悟哲理,實現(xiàn)由“感”到“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但是很多學生達不到這個閱讀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去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其中的蘊含的情感哲理。例如在閱讀理解《荷塘月色》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包含的作者情感,我為學生拍攝了一幅夜色下的荷塘美景,并配有哀愁的音樂。這樣的情境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為什么夜深了獨自去日日路過的荷塘,在月下荷塘中寄托著作者怎樣憂國憂民的情懷。創(chuàng)設的情景將學生讀者引入到作者描述的情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文章的閱讀理解。
三、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的根本目的就是理解并運用文章中蘊含的知識,于考試來說就是學習閱讀的技巧和知識。語文涉及面特別廣,學生們不可能讀完所有的圖書文章,所以我們要通過閱讀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運用能力。在閱讀課中設置假設和疑問,來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進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教材課文《祝福》閱讀時,這個課文內容似乎和題目是不太相符合的,所以提出疑問:小說就是講述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什么要以“祝福”為題呢?這就勾起學生們對文章內容的回顧和思維發(fā)散,發(fā)現(xiàn)“祝福祭祀”貫穿整個文章,與主人公的命運緊緊相連,或許作者也在小說中對主人公寄托了一些祝福的,又或者作者將題目和主人公的悲慘命運形成鮮明對比,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公,這些問題結論都是有道理的。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能讓學生們的腦洞大開,提高發(fā)散思維能力,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再如,文言文《鴻門宴》中對劉邦人物的描寫,讓學生們各抒己見,說說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的同學從理性的政治角度分析,說劉邦是一個有謀略、善決斷的人;有的同學從他處世為人分析,他又是一個有野心、善權術的人。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進行思維,有助于克服學生思維的狹隘性。學生就會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而這些對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閱讀能力也至關重要。
四、加強朗讀訓練,深化熟讀精思
文章朗讀有很多方式,有范讀、領讀、自讀、熟讀等。對于詩歌、散文等,通過教師正確的語調,豐富的感情,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的范讀,給學生聽覺的享受,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對于相對來說比較難懂,難以斷句的文言文,教師可以先領讀讓學生感知興趣和技巧,從而為學生排除一些障礙,打消閱讀恐懼;自讀熟讀,才能更深的領會,熟讀精思,感受無窮無盡。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書不厭百回讀”,就是很值得借鑒的。對文章熟讀精思,文章情節(jié)、人物形象、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巧妙才能深深的印入腦海,成為自己的東西,久而久之,優(yōu)美語言才能脫口而出。
五、提高鑒賞評價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審美追求
高中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閱歷基礎,形成自己的判斷和鑒賞能力,已經(jīng)能夠基本的辨別美丑、善惡,對于語文閱讀,主要是對語句、意境、感情的鑒賞。教師應該從多個審美角度、層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文章中蘊含的藝術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欣賞《再別康橋》的時候,教師啟發(fā)學生欣賞這首詩體現(xiàn)出來的語言美、背后隱藏的康橋的建筑美、和描繪的風景美,然后再深入到鑒賞作者的情感。層層遞進,通過對文章的欣賞,提高鑒賞評價能力,激發(fā)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提高閱讀審美追求。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從學生出發(fā),以教材閱讀為基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多多朗讀,拓展閱讀思維,深化熟讀精思,并能提高鑒賞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來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從課堂和課外閱讀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以后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樹民.淺談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
[2]尤麗.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提高閱讀感悟能力[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6).
[3]董淑俠.閱讀鑒賞的和諧創(chuàng)新策略思考[J].考試周刊,20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