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美國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態督促華爾街學習倫敦城的商業模式;十年后的今天,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倫敦可能失去金融霸主地位。如此一來,倫敦在各大富豪家族資產配置的地位也將下降。
19世紀,美國紐約在推動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霸主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如同倫敦促成了紐約的崛起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形成了紐約—倫敦軸。縱觀歷史,紐約—倫敦軸的發展一直由強勁的共性和互補性支撐,使互動變得有利可圖。
如今,如果以整體金融業營收計算,倫敦同紐約可以算是伯仲之間。但是,以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力來看,華爾街依然望塵莫及。其關鍵原因是倫敦作為全球外匯交易中心,占據41%的市場份額,年成交額逾2.2兆美元,比紐約的1兆份額多出一倍有余。
1.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
目前,有超過六成以上的非歐盟金融機構,包括美國金融機構在內的都將歐洲總部設在了倫敦,負責歐盟監管機構進行政策協商。這便是倫敦能成為全球外匯交易中心的重要原因。
盡管英國依舊使用英鎊作為官方貨幣,拒絕加入歐盟統一貨幣歐元,卻依舊成為全球最大的歐元債券交易中心,其交易總額遠超法蘭克福及巴黎。但在退歐之后,大部分非歐盟金融機構開始擔心英國將失去這種自由進入歐盟的特殊待遇,將重新設立歐洲總部的工作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據某傳媒公司的調查,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退歐將對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帶來負面影響。其中有40%受訪的專業金融人士認為,紐約將從中受益。在瓜分倫敦外匯交易份額方面,71%認為法蘭克福將勝出,其次的是49%支持巴黎。
以往,倫敦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歐盟的“身份準入”政策,也就是只要在歐盟任何一國的金融機構注冊,都能在其他歐盟國家自由開展業務,沒有針對外國金融機構的額外監管限制。
摩根大通(JPMorgan)CEO戴蒙(Jamie Dimon)在公投之后已經發出警告,“脫歐決定帶來的不確定影響會延續多年。”按照摩根大通的備選預案,將有至少四分之一的英國工作崗位將重新安置,包括挪至法蘭克福及撤回紐約。
雖然從直接影響看,法蘭克福將順勢取代倫敦成為歐盟新的金融中心。但是,此前歐盟從未經歷過像英國這樣經濟規模的大國退出,對于其余歐盟各國的沖擊程度依然未知。但就英國退歐之后,歐元匯率節節敗退,美元國債收益率連創新低,已經毫無疑問地表明,紐約將重新成為唯一的全球金融中心。
英國官員Jo Johnson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把自己定位在倫敦和紐約相抗衡的位置中,而未來的中心可能在亞洲。
2.新首相明確退歐國際銀行大搬遷
隨著英國新任首相特蕾莎·梅的就任,明確英國將啟動退歐程序。國際銀行如何調整在英國的布局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國際顧問公司Synechron估算,銀行業者遷離倫敦平均將花費6650萬美元,因為在綜合考慮各項開支后,平均每重設一個工作崗位要花費5萬英鎊折合6.65萬美元。大部分銀行至少將從倫敦遷出近千名員工。
Synechron的分析報告中指出,阿姆斯特丹、都柏林、巴黎及法蘭克福都有望接收從倫敦轉出的就業機會。這些城市不僅能提供“身份準入”,更擁有不同競爭優勢,有些是優惠的稅務政策,有些是良好的金融業基礎,有些則更貼近歐洲央行決策中心。不過具體決定還是要依據各個銀行如何更好服務客戶。
另據波士頓咨詢集團(BCG)預期,英國退歐將對全球金融機構增加300到400億歐元(約合442億美元)資本開支,也就是全能運營成本可能增加8%到22%。波士頓咨詢認為,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倫敦金融城可以讓很多銀行將英國及歐盟經營總部合二為一,但現在不得不一拆為二。
美國金融業者受到的沖擊可能并不明顯,因為整個歐洲資本市場業務只占大多數美國銀行整體營收的20%到30%。但是,對于歐洲銀行來說,或許就站到了70%甚至更多。光是德國金融機構在英國退歐之后,就要支付超過100億歐元的業務調整開支。而對于倫敦來說,這個沖擊可能更大。因為波士頓咨詢估算,重新布局后,倫敦金融城很有可能失去50%到70%的金融業務。
3.全球資產配置或轉向
倫敦和紐約這兩個城市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法律,以及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的優良傳統,商業與金融自我監管的信仰沃土。他們的共性讓金融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兩個中心之間無縫移動,降低相互作用的成本,使互動變得有利可圖。如今,倫敦如若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紐約自然會躍升為國際第一大金融中心。但是現在判斷倫敦和紐約必定此消彼長還為時尚早,其中還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像是英國脫歐的時間表,能否保留同歐盟的自由貿易/自由金融身份;英國在脫離歐盟金融監管轄制之后,能否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為靈活的經營環境;英國同美國、中國及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否能達成更為有利的金融協定等,都會影響到倫敦的受損程度。
從股市表現看,英國金融業者皇家蘇格蘭銀行(RBS)、巴克萊金融(Barclays)和勞合德(Lloyds)都已下跌超過20%,而相對的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花旗集團(Citigourp)等的抗跌性則好很多。這都給予中國富裕投資者以警醒。
英國脫歐之后,中國富裕投資人群的資產配置方向將發生一定的變化。其中,高收入的金融行業狀況會對一個城市的房地產業帶來巨大影響,包括商業房產和中高檔住宅市場都會受到波及。
倫敦房產數據顯示,在6月23日退歐公投后一周之內,受到英鎊匯率大幅貶值推動,中高檔住宅銷售數量相比公投前一周爆增38%。但是,這種井噴行情只是基于倫敦房產市場降至2008年來最低迷行情而言。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7月12日公布最新調研報告并不樂觀,他們認為至少在今年夏秋兩季,倫敦及整個英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將雙雙持續性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