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春節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又一個拐點。節前冷清、節后火爆的情形出現在各大城市的售樓處和房屋中介,買賣房屋的悲歡故事跌宕起伏。
李小朵居住在北京三四環之間的一個高檔社區,該社區房價節前還在6000元多一點,節后直接漲到了95000。“我都覺得漲瘋了。”她有點不敢相信,但是對于有自住房的她,這個價格只是一個數字。
而正準備在北京安家置業的龔真就比較郁悶了,眼看著節前看好的房子坐地漲價,20萬30萬地漲,只能盡快簽了一套。“是‘搶’了一套”,直接從自家腰包掏出的真金白銀300多萬元,據說這也是北京現在買房的起價。但這就是剛需,她很無奈。
3月1日,位于北京中央別墅區的金地中央世家項目單套漲價1000萬元;北京四環內外新房均價達每平方米10萬元。與北京相呼應的是,上海二手房的均價已突破每平方米45000元,深圳2月份新房成交均價則高達每平方米48095元。
房價漲,地價也沒閑著。2月底,北京南五環之外大興黃村的一塊地,經過76輪的激烈競價,最終被綠地以39億拍到,樓面價達到了驚人的4.7萬/平方米,這意味著房子的出售價格每平方米至少要達到7萬元才可能賺錢。
從過往的歷史看,一線城市每一次“地王”的出現,都似乎意味著房價新一輪瘋漲的開始。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注定不平凡。本刊通過多個典型城市的房價調查,為讀者呈現一張全國房價地圖:你的城市,房價是漲是跌?
政策,還是政策
進入2月份以來,房地產救市政策密集發布:2月2日,央行出臺了首套房的房貸政策,20%的首付政策重出江湖;2月17日,央行再次發布消息,上調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存款利率;2月22日又迎來了營業稅、契稅的減免。
稅費減免新政規定,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
這種情況下,要買一套改善性住房,如果在90平方米以內,總價200萬元,在過去需要交納6萬元契稅,現在新政策后只需要繳納2萬元。如果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總價300萬元,則以前需要繳納9萬元,新政后只需要6萬元。
對售房人而言,如果出售一套面積150平方米、價值300萬元、房本滿兩年的房子,此前營業稅率5.5%,需繳納165000元的營業稅及附加;調整后該項稅收全免。在實際交易中,這筆錢是由買方承擔的,那么實際上是買房人節省了契稅和營業稅兩筆開支。
奇怪的是,財政部23號文《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暫不實施本通知的優惠政策。但是北上深幾個城市卻是本輪“搶房潮”的重災區。房產中介的員工甚至認為,本輪“搶房潮”的直接誘因就是稅費的減免。
記者就本輪房價上漲采訪了售房中介。鏈家地產北京天通苑店的銷售員臧萌萌認為,本輪房價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契稅降低,為購房交易省了不少錢。她從2009年開始從事房地產銷售工作,每年春節后到正月十五都會經歷空檔期,幾乎沒有交易。今年的火爆行情讓他們有點措手不及,從節后第一天開始,買房咨詢的電話就打爆了。
在銷售過程中,臧萌萌發現,其實春節前交易量就開始上升了,先被賣掉的都是總價低的房子,因為市場中存量房總量沒有變。很快便宜房子就被賣掉了,剩下的房源均價就越來越高。
因為市場向好,買方市場迅速轉為賣方市場,剩下的房源也開始漲價,再加上有的業主看到上漲的趨勢開始惜售,再次推高了市場預期。這個漲價邏輯似乎適用于所有房價在漲的城市。
哪些城市的房價在漲?
本刊的這次房價調查除了傳統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調查到廈門、哈爾濱等二三線城市。
中國“一線城市”的概念可能在今年會有所改變,傳統的“北上廣”將被“北上深”替代。北京、上海這兩個中國的超級城市房價毫無懸念,呈直角上升的趨勢,深圳的漲勢也出乎人們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大量外來高素質人口的流入、高科技領域的大發展都讓深圳在房價的漲價潮中遙遙領先,成交均價甚至開始趕超上海。
廣州房價平穩和理性背后的隱喻卻是“經濟沒法和深圳比”。目前廣州的可售庫存895萬平方米,消化需10個月以上;未售面積1866萬平方米,處于歷史次高位。合富房地產經濟研究院院長龍斌甚至認為廣州應該退出“一線限購”的名單:“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人口流動等綜合情況,廣州都無法和北上深相比。廣州作為一個以本地消費為主、供應比較充足的城市,同時城市一體化使得需求外流的格局之下,是具備放松限購的條件的。”
調查記者認為,2016年廣州的房地產均價還會保持相對穩定,但中心城區改善和高端產品的價格還有上漲空間。
廈門在二線城市中卻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案例。專家認為廈門房價很有可能隨著一線城市漲價潮起來時,本刊記者的調查卻得出讓人意外的答案。按道理說所有的房產稅收新政對二線城市是最大利好,廈門又是外來人口遠超本地人口、經濟發展相對平穩向好的城市,沒有道理跟不上本次漲價潮。
事實上,廈門的房價上漲取決于“購房入戶”政策遠超降稅政策。廈門市政府《關于調整我市購房入戶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 購買廈門商品住房的外來人口將不再享受“購房入戶”政策紅利。1月1日后,廈門樓市驟然冷卻。
哈爾濱被當地人稱為“二線半城市”,這次則典型的受惠于本次政策利好。稅費減免、首付降低以及二孩政策直接讓哈爾濱的樓市回暖。雖然漲幅不如北上深,但是市場回暖、穩步上漲的勢頭讓業內人士對“去庫存”增加了信心。
房價漲跌大勢判斷
本輪漲價潮目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中央對于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意愿還沒有傳導到位。事實上很多專家認為,一二線城市的樓市回暖傳導到三四線城市路徑并不順暢,買不起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轉而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并非主流。
要讓購房者愿意在一個城市購房、置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政府是否在公共服務方面有足夠的投入,給當地居民和外來人口提供足夠舒適的生活環境。教育資源、醫療服務、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就業機會、投資空間……這些才是最終決定房價的因素。換句話說,房價的背后其實是城市實力的此消彼漲。
城市的房價是否能夠長期堅挺,是受到人口和貨幣兩方面因素決定的。城市對年輕人口的吸引力越大,其樓市的需求就越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房價也會提高;城市的發展前景越被看好,其樓市增值潛力越大,會有更多投資者來把房價抬高。
因此,一線城市對于購房者是永遠有吸引力的。馬光遠認為,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仍然是財富保值的重要手段,這些地方的房價今年至少還有10%的漲幅,投資這些城市的房子問題不大。
今年樓市回暖的直接原因除了新的稅收減免政策、首付降低以及公積金利率上調之外,其他政策對房地產的刺激也不小,比如銀行降準政策導致放貸更加寬松,人民幣貶值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導向,以及中央強調“去庫存”的壓力等等。
另外,有分析認為,目前場外資金充裕,對房地產市場虎視眈眈。從1月的數據來看,過去三年1月社會融資均值為1.3萬億,今年1月社會融資金額為3.4萬億。在實體經濟不振的情況下,這3.4萬億的資金絕大多數會流入房地產市場。而這一因素,也是助推本輪房價跳漲的最重要原因。
有專家認為,2016年房價分化的走勢會持續。房價暴跌的概率建立在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基礎上,而中國經濟全面陷入危機是小概率事件。
投資者建議
總體而言,2016年的房地產政策相對寬松,刺激房地產是政策堅定的選擇。房價高低,對于投資房地產來說顯然是不重要的,未來房價的預期增長空間才是誘因。
針對個人買房,本刊持續一貫的建議是,一線城市如有買房剛需千萬別等,三四線想買房子住的也沒有問題,投資則需謹慎。
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出現的一些與購房相關的新金融手段。比如“房地產眾籌”,也被稱為眾籌炒房:通過平臺或者親朋好友,湊取首付,并準備好幾年的月供資金,彼此簽訂合約,以其中一位的名義買房,約定房價升到某個點時拋出,按資金比分紅。這種模式在深圳等城市出現,受到熱捧,其實風險巨大。一旦房價下跌,不但分不了利潤,還容易引發各種糾紛。
另外就是房地產中介推出的“首付貸款”,提高買房金融杠桿,看似給購房人提供了便利,其實增加了金融風險。希望通過金融杠桿進行炒房的投資者,要承擔房價下跌的風險。
上海鏈家地產通過首付貸吸引客戶,然后將客戶的房產進行二次抵押等行為,其實存在欺詐嫌疑,已被立案調查。更不用說中介公司為爭取獨家房源,推高房價,惡意競爭,編造虛假房源等,擾亂房地產市場。
一方面,政府已經表示要對購房金融杠桿行為進行嚴查、嚴懲,這一點讓我們期待一個更加規范的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購房人千萬不要在漲價潮中失去理智,一定要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圍內購房,對于中介的“忽悠”,更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