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用IPCC清單法核算貴州1978-2014年碳排放量,結果表明:1978-2002年均碳排放6044.08萬噸,碳排放年均增長率7.13%。相比2002年10056.32萬噸碳排放,2012年碳排放24438.73萬噸,十年碳排放增加一倍多。而2003-2014年均碳排放高達18146.13萬噸,且2003-2012年均增長率高達8.08%,2013、2014年碳排放有所減緩,但仍高達20907.18萬噸、21205.74萬噸,減排節能刻不容緩。
關鍵詞:IPCC清單法;碳排放;減排節能
引言:減排已成為全球共識,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我國面臨著因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所導致的資源生態環境壓力。2015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中國在提交給聯合國的“自主貢獻計劃”中,提出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更高目標,且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在這一背景下,碳排放核算作為減排的基礎性工作,刻不容緩。考慮到貴州省為重要能源省份,碳排放沒有官方公布的數據,碳排放的核算為減排工作提供基礎的依據。
一、文獻綜述
國際上碳排放核算體系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自上而下主要是基于國家或區域核算,自下而上主要是基于產品、企業、項目核算。基于國家或區域核算又稱IPCC清單法,九四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該方法是目前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碳排放核算法。基于產品的核算方法也稱碳足跡,是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PAS2050標準是目前最完整的公共可用規范;基于企業的核算公認方法是“企業核算GHG協議”;基于項目的核算常指清潔發展機制,發達國家通過清潔發展機制從發展中國家實施的減排或碳吸收項目中取得經過驗證的減排量。兩種核算體系各有優勢,目前已有研究中學者們根據不同研究對象用不同方法或將其兩者結合使用。
國內碳排放量數據沒有正式官方統計。已有研究的碳排放數據都是通過估算得到,且主要用國際上主流的兩種核算體系。孫建衛等(2010)用IPCC清單法對我國歷年碳排放進行核算。毛玉如等(2008)提出一個以物流分析為基礎,用碳足跡的追蹤來算碳排放量。曹華軍等(2011)基于生命周期(LCA)理論,確立了一種機床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方法。王吉凱等(2012)以豆漿機為例用PAS2050準則對家電產品進行碳排放測算。蔣金荷(2011)依據國家、地區、行業不同能源消費特征和數據,將兩種核算體系結合估算全國、各個行業、各省市區的碳排放。
二、研究方法
碳排放沒有官方公布數據,基于已有研究,只能初略估算。本文用IPCC清單法。它是最早開發,也是目前最具權威的碳核算法。“IPCC清單法”:Ct=∑Ejt×nj(j=1,2,…,9)
Ct為第t年碳排放;Ejt為第t年第j種能源消費量;ηj為第j種能源碳排放系數。結合實際情況并盡量提高數據準確性和簡化計算復雜性,取有代表的4種能源。年鑒中沒有石油項目,用原油代表。電力部分源于消耗煤炭的火力發電,存在重復計算,所以選取水電、核電。他們不產生碳排放,碳排放系數均為0。對每種能源單位能耗碳排放因子,本文查閱相關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數相關文獻, 取均值定為各種能源消耗排放系數,原煤、原油、天然氣、電力各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計算均值分別為:0.7158、0.5565、0.4212、0。能源折算標準煤系數是固定的。四種能源的折標準煤系數分別為0.7143千克標準煤/千克、1.4286千克標準煤/千克、1.330千克標準煤/立方米、0.1229千克標準煤/千瓦小時。
三、碳排放核算
根據“IPCC清單法”基于貴州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數據,結合碳排放系數、折算標準煤系數,估算1978-2014年貴州碳排放量。數據來源《貴州省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
核算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的碳排放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貴州碳排放狀況不容樂觀。1978-2002年均碳排放為6044.08萬噸,碳排放基本保持在10000萬噸以下(只有98、99年超過了1萬萬噸)年均增長率7.13%。相比2002年10056.32萬噸碳排放,2012年碳排放24438.73萬噸,僅十年碳排放增加一倍多。而2003-2014年均碳排放量高達18146.13萬噸,且2003-2012年均增長率高達8.08%,2013、2014年碳排放量相對2012年碳排放量雖有所減緩,但碳排放量仍高達20907.18萬噸、21205.74萬噸,如此之高的碳排放量與低下的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貴州省作為能源大省,在面臨后發趕超的重任下,必須堅守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不能走先發展后生態的老路。決不犧牲生態環境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用生態環境營造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四、結語
貴州省碳排放還處在較快增長階段,碳減排形勢不容樂觀。減少碳排放首先考慮減少以碳排放為主的能源消費,減少能源消費的主要途徑是控制經濟增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優化經濟、人口等各方面的結構。貴州省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要注意擴大內涵生產,要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由于碳排放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性,所以在制定減排政策時,不能盲目的學習其他地區,要切合本省的實際情況,考慮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高耗能的消費,擴大有效和綠色能源的使用,增強能源結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碳生產率。
參考文獻:
[1] 曹華軍,李洪丞,宋勝利等.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機床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方法及應用[J].工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1,17(11):2432-2437.
[2] 蔣金荷.中國碳排放量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J]. 資源科學,2011,04:597-604.
[3] 毛玉如,沈鵬,李艷萍等.基于物質流分析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現代化工,2008,11:9-13.
[4] 孫建衛,陳志剛,趙榮欽等.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中國碳排放足跡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05:28-34.
[5] 王吉凱,劉志峰,鮑宏等. 基于生命周期的家電產品碳排放計算方法研究[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8:104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