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認識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意義的基礎上,針對其在我國實際運用上存在的幾點問題,針對性的提出幾條建議對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問題;對策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59
當前,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公眾參與積極性的不斷高漲,以及政府自身建設的需要,電子政務以其具有的時代性特點順應了政府的改革浪潮,適應了社會的發展,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為了規范電子政務建設,使之走向科學民主化,對電子政務進行績效評估則顯得很有必要。
一、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認識
根據筆者的理解,并借鑒相關文獻資料,本文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概念定義如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就是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采用一定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采用科學的評估方式方法,對電子政務運行的業績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觀、準確、全面、透明的綜合評估。
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意義
(一)有利于抵御建設風險。眾所周知,電子政務建設具有周期長、投入資金大、投資具有沉淀資本的特性,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根據我國現實情況,在未來的四至五年內,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投資總額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投資數額。因此,采用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來抵御電子政務建設的風險,對投資成本進行科學評估,很有必要。
(二)有利于提升電子政務績效。電子政務績效評估能夠幫助政府了解電子政務運營的現狀,并及時發現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作為改善電子政務的依據。通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對評估報告進行仔細研究,改善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加強管理,合理運用電子網絡與信息資源,提升電子政務績效。
(三)有利于提高政府信譽和形象。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服務于民,因此評估的過程必須是透明和公開的,是要向人民群眾進行公示的,以便加強群眾對電子政務的了解,便于公眾監督的引入,從而獲得公眾對政府工作理解與支持,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促進電子政務向著科學民主的方向發展。
三、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不健全。首先,就評估主體而言,我國現階段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大致是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的評估,評估主體與方式較為單一。其次,就評估指標而言,我國尚未形成一套比較統一的指標體系,致使各地相關的評估標準、方法、內容、工具等參差不齊。再次,就評估流程而言,不少部門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沒有清醒的認識,將其看作是對以往工作的總結或者說是獎懲依據,形式作風嚴重。
(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結果利用低。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不僅是對當前工作的總結,而更應將績效評估和改進有機結合,為后期績效的改進提供幫助,最大限度體現績效評估的價值。對于被評估對象而言,評估結果可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加以引導,為改進工作提供依據。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單位還是將考核結果當成批評或者表揚的依據,更不會想著如何改進。
(三)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法律法規不健全。古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發展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必須要有法律作為保障。而當下,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發展趨勢是績效評估的法制建設嚴重滯后于電子政務的發展速度,這很容易使電子政務向著無序方向發展。
四、改進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對策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首先,確定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主體。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涉及內容較為復雜,因此評估主體應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可以從政府、公眾、社會共同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其次,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一個科學的績效評估指標要涵蓋電子政務的方方面面,管理模式、人員機構組成結構、業務流程等內容都要包含在內。
(二)完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法律法規建設。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必須通過立法工作來體現,要想改變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現狀, 就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強立法,逐步建立電子政務建設的法規體系,切實加強電子政務評估相關制度建設。
(三)建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結果應用機制。要清楚認識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結果的價值和意義。要使績效評估結果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就必須完善相關的應用機制,與獎懲掛鉤,激發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改進并完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工作,切實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電子政務的發展給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樹立正確的績效評估觀,構建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完善立法,不斷發現問題和改進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積極創新,相信我國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江曉輝.中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問題研究[J].廣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