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遙感技術在國土、水利、農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由于我國土地面積較大,環境復雜,情況變化快等時間和空間的因素,地籍測繪在遙感技術中的應用也已日漸擴展,本文從遙感技術的概念出發,從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各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籍測繪;應用分析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47
地籍測繪是一項具有行政管理性質的工作,政府通過行政性技術手段,調查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等基本情況,了解我國國土的基本情況,為國土、城建、規劃等部門提供了權威數據,作出科學決策。但是,地籍測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如果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廣泛應用,將使得這項工作取得非常重要的進展。
一、遙感技術的具體概述
(一)遙感技術的概念。遙感技術指的是通過傳感裝置,并不與被檢測對象發生直接接觸,而獲得被檢測對象的基本情況,并分析這些數據,進行加工和表達的一門新型的科學技術。它基于飛機、衛星等飛行裝置來收集地面或者被研究對象的電磁信息,借此判斷地及相關資料的技術手段。遙感技術獲取信息具有動態性強、內容豐富、便于傳輸、獲取效率高等特點,十分適合于對地籍監測工作的應用。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大規模的更新和核查。因為遙感技術不需要進行實地的勘測與拍攝,只需要借助飛行器進行遠程監測即可獲得大量的可行性數據,從而節約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提高了地籍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
(二)遙感技術的應用。現代科技認為一切物體都會反射出不同的電磁波,即物體的反射特性,而遙感技術便是基于物體的這一特性,遙感技術最早應用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是航空航天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綜合而發展得來的一門重要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漸廣泛,利用遙感技術對土地相關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和分析,記錄大量的可行性及科學性數據,并借此判斷地籍狀況更加理所當然。遙感技術本身的先進性結合計算機系統的信息化,將在未來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并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會使世界的技術水平向前邁出一大步,更會是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現代地籍測繪的基本流程為:資料分析、數據獲取、數據編輯、整理、入庫。對待測地區已有的地籍資料進行分析,熟悉該去情況,此時可使用“準地籍測量”,對于已獲取的各種數據,按照數據庫的要求進行整理、編輯、入庫,并通過計算機網絡上傳,以便其他兄弟地區及上級取閱和使用,同時通過計算機數據技術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和匯總,并建立地籍數據庫,形成地籍管理系統。隨著計算機和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地籍測繪的手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各種新型的測繪手段漸漸在地籍測繪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同時,地籍測繪采集到的圖像和信息也更加清晰,測繪業內外的工作因為技術的發展而得到全面的改善。國土資源狀況的大部分情況資料都是通過地籍測繪得到的,而地籍測繪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情況來決定使用不同的測繪方法,為了避免重復作業造成資源浪費,這就要求各個部門將各自測繪的結果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共享。
(一)在動態監測方面的應用。現在在地籍測繪工作中所使用的技術不斷地成熟,應用的技術也更加多樣,特別是遙感技術、GPS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更是大大推動了地籍測繪工作的進步和發展,提高了測繪的水平。而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則更是實現了動態監測,便于土地測繪技術的開展,實現對土地的高效利用。動態監測能夠及時的檢測到土地的變更、調查等動態信息,有效及時的掌握土地的情況,,掌握土地調查的相關資料,實現對土地的合理利用。重要的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將難以識別的圖像、數字等資料對象進行處理,從而轉變為便于識別的文字、圖表等形式,更便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儲存等,也更便于對地籍監測相關資料的傳播和使用。通過對土地利用往期和其他地區情況的對比,得出最好的信息。通過對土地利用情況變化的隨時監測,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土地利用情況核查,得出土地利用情況變化的趨勢,為往后的變化情況提出預測,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可靠地數據資料,以便對土地利用做好整體科學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
(二)在遙感技術方面的應用。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由于我國土地情況和環境的復雜性,結合時間和空間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出遙感技術在國土、水利、農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結合實際地籍測繪,遙感技術應用一般具有以下流程:數據選取——數據處理——變化信息提取——檢測精度評定。下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地籍管理的特點有連續性要求高、綜合性強和精度性高的特征。精度的要求是最關鍵的,因此,在數據選取中一般通過美國和法國的Landsat TM、SPOT兩種衛星數據來實現。甚或為提高精度會結合相關土地利用圖作為對比,或將人文、生態等內容列入地籍測繪資料中作為補充,甚至利用GPS衛星影像來做補充,以達到更高的精度。(2)數據處理是地籍測繪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遙感取得的資料必須經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將不便于識別的材料如數據、圖像等,轉換為可便于識別的文字和圖片并作出修正,以達到足可使用的精度。然后,變化信息提取是遙感技術在地籍監測中最重要的應用。變化信息指的是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土地相關資料(如面積、類型、利用方式等)發生變化的相關量的大小,通過時間差,來計算不同時間段的變化信息量,從而得到土地信息變化的規律,得到往后變化的情況預測,為決策者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為今后的整體科學規劃給出參考的意見。(3)精度是評價測繪成果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對遙感技術評價的籌碼。通過對已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學研究,對已測信息的分析和記錄,和與以往數據進行的對比得出測繪信息的精確度,以衡量測繪結果以及遙感技術的測繪水平。遙感方式除傳統的航空攝影外,還有彩色紅外、紅外攝影、紅外掃描、微波探測等非成像攝影,有多譜段掃描儀不僅可以獲得大量光譜像片,而且其信息量很大程度上多于單波段像片。
(三)GPS RTK在建設用地勘測界定中的應用。建設用地中的勘測定界為各級政府的國土資源部門規劃土地利用類型、地籍管理等提供者必要的依據和基礎資料,它確定了土地使用邊界范圍,測量了使用邊界范圍內的各類土地面積及土地利用方式。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基本流程有:審查用地文件及相關圖件等——現場踏勘——圖上紅線設計——實地放樣——復核測量——面積量算——繪制建設用地界圖——填繪建設用地管理圖——資料整理——歸檔,反復實地勘察、作圖測算、調查后制定放樣數據。利用這樣的新型解析技術進行勘測定界放樣,能避免解析法和關系距離法放樣帶來的復雜性和不可避免的誤差,同時也簡化了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對公路、鐵路、河道、輸電線路和特大型工程的放樣更為有效和實用。
結語:地籍監測工作對于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同
時,它又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而遙感技術、GPS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其中降低了繁瑣程度,并提高了數據的精度,提高了地籍監測工作的效率,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數據處理使得地籍測繪工作日臻成熟,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遙感技術的結合和發展,為地籍監測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蔣金龍,李建,梁俊.遙感技術在城市土地利用演變研究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7):2001-2003
[2] 任啟萍,童受教,黃道偉.“3S”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中的應用[J].青海測繪,2008,4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