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型水庫在防洪保安、農業供水、發展農村經濟、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調節農業種植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小型水庫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深化小型水庫管理目前已成為擺在水利主管部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關鍵詞】水庫管理;體制改革
一、基本情況
臨沂市共有小型水庫864座,控制流域面積1968.14km2,總庫容4.96億m3。長期以來,由于小型水庫面廣量大,管護主體長期缺失,“有人用無人管”的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部分小型水庫被侵占、破壞嚴重,安全運行壓力大。我市高度重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以莒南縣、臨港區被確定為省級試點縣為契機,積極創新思路措施,按照“產權歸屬明晰、管理主體到位、監督機制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扎實推進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
二、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落實責任制為主體,夯實“確權劃界、制度完善、督導推動”三項基礎。
1、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是保持水庫長期良性運行的民生工程,試點縣區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有關部門單位和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長是第一責任人、親自抓,分管鄉鎮長是直接責任人、靠上抓,嚴格落實了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有力推動了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2、明晰工程產權和管護范圍。綜合考慮小型水庫工程投資構成、歷史運行狀況、權限隸屬關系等情況,由鎮街政府具體負責劃定了水庫管理和保護范圍并埋設界樁。
3、配套完善各項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縣級小型水庫管理辦法,對水庫的運行管理、防汛安全、工程維護、開發經營及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同時,配套制定了考核辦法、考核細則等相關管理制度,保障小型水庫體制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4、強化督導工作。縣水利局成立專項督導組,采取包干制、報驗制,對各鄉鎮改革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和隨機抽查,每周通報工作進度,并針對問題給予通報和處罰,責令限期整改。
(二)以落實人員為主體,強化“信息化建設、業務培訓、嚴格考核”三項保障。
1、嚴格選配專職管理人員。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工程公司負責全縣小型水庫的整體維修養護。本著就近、方便和因地、因庫制宜的原則,聘用小型水庫專職管護人員,負責水庫的日常巡查養護。管護人員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由水庫大壩所在村推薦候選人,水利服務中心對身體狀況、技術水平進行考察,經鎮政府審核同意,培訓后持證上崗。
2、加強信息化建設。為提高工程和管護人員的管理水平,莒南縣水利局與縣移動公司合作,委托山東精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了小型水庫巡查信息平臺系統。信息終端安裝在水利局,每個管理員及水利站長配備智能手機1部,通過信息系統向每個管理員下達巡查任務,管理員可以按照指定的巡查計劃進行水庫巡查,巡查結果通過照片、視頻實時傳輸,確保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3、強化業務培訓。對小型水庫管護人員嚴格執行培訓上崗制度,編寫了小型水庫管護人員培訓教材,聘請市水利技校高級教師進行授課,累計培訓548人次,提高了管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4、強化考核激勵。縣政府對水庫日常管理工作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和督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對落實整改不到位的,視情節輕重每次扣減補助100-300元,所扣補助用于獎勵工作成績突出的管理員,拒不整改的可隨時解聘。鎮街政府委托水利服務中心對小型水庫專職管理人員進行年度考核,不稱職的解除聘用。考核成績記入本人工作檔案,并作為確定補助和獎勵的依據。
(三)以政府主導為主,建立“社會化經營、有償使用、嚴格資金管理”三項機制。
1、落實管護經費。按照《山東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實施指導方案》規定,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省、市、縣三級財政各按每座小(1)型水庫每年1萬元,小(2)型水庫每年0.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助,保證管護人員基本補貼按時發放,確保小型水庫有人管、留得住、管得好。
2、創新社會性經營養護模式。積極探索物業化管理模式,不斷規范小型水庫養護。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敞開大門鼓勵社會投入,利用市場化運作積聚管護資金。莒南縣利用澇坡鎮中峰四庫、相溝鎮劉大河水庫建設了第四凈水廠、第五凈水廠,設計解決12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目前均已發揮效益,通過服務和供水水費收益拓寬資金渠道,水庫管理逐步步入“以水養水、良性發展”的軌道。
3、完善有償使用機制。在實行承包、租賃管理的水庫,經營合同對安全管理、工程維修養護等事項作出約定,明確小型水庫以防汛抗旱為主,經營活動不得影響水庫的安全運行、防汛調度和抗旱用水,不得污染水體和破壞生態,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防汛、抗旱、維修放水,有效緩解了用水糾紛。
4、嚴格經費使用管理。小型水庫管護經費由縣財政統一支付,根據縣水利局和委托中介機構對小型水庫管護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結果,將管護經費直接支付水庫專職管護人員和維修養護單位,做到了資金使用到位、水庫管理到位、工程養護到位。
三、改革成效
我市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以下三方面的成效:一是群眾的管理意識明顯提高。通過明確產權人必須落實管理的責任和義務,讓各責任人都意識到工程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等、靠、要思想明顯轉變;二是工程管護水平明顯提高,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三是工程效益明顯提高。通過改革進一步凝聚了人心,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激發了群眾自覺參與小型水庫管理維護的積極性。
四、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重點
改革試點雖然初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金不足。小型水庫數量眾多,市、縣財政較為緊張,落實配套管護經費捉襟見肘。二是管護勞力不足。現在農村青壯年大都選擇外出務工,直接導致了在水利設施日常的維修養護中有效的勞力投入較少。三是管護技術不足。因工資待遇差等原因,基層水利站技術人才欠缺嚴重,不能滿足水利工程管護的技術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考核力度,深化改革成果,并重點抓好組織、責任、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確保管護資金專款專用并且及時撥付到位,形成水庫長效的良性運行機制,進一步強水庫管理員業務技能培訓,強化崗位管理責任,不斷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把每一座水庫都建設管理成長效運行、造福百姓的民生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