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水庫淤積,庫容減小,水庫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小。水庫的淤積不僅會影響水庫的綜合效益和使用壽命,而且還會使水庫上游的淹沒和浸沒范圍擴大,兩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鹽堿化、沼澤化,同時破壞水庫下游河道的水沙平衡,促使下游河床演變加劇。本文主要分析我國水庫泥沙淤積現狀,并提出水庫泥沙淤積的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庫泥沙淤積;現狀;防治措施
引言
水庫泥沙淤積問題是一個水庫建設及運行難題。在河流上修建水庫,勢必會破壞天然河流水力、泥沙條件與河床邊界的相對平衡,使水沙條件與河床形態重新調整。庫區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流速減小,水流輸沙能力顯著降低,造成壩上游庫區的泥沙淤積,同時也引起壩下游河段或沖或淤的再造床調整。因此,水庫泥沙淤積問題處理是否妥當,將會影響到水庫運行中正常效益的發揮、水庫有效庫容及水庫使用壽命,還會給水利工程及河道帶來新的問題。
一、水庫泥沙淤積的現狀
對流經黃土高原的河流來說,泥沙含量較高,水庫泥沙淤積十分嚴重,三門峽水庫淤積就是一個很突出的實例,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還有固原寺口子水庫的淤積等。據2003年陜西省調查資料統計,全省建成的472座水庫,總庫容82.48億m3,泥沙淤積量達9.67億m3,其中73座水庫淤滿報廢;內蒙古曾調查21座100萬m3以上的水庫,淤積量占總庫容的31.40%;青銅峽水電站在1967年至1971年運用4年時間內,損失庫容達到86%??梢?,水庫泥沙淤積問題嚴重,危害巨大,是一個必須研究解決的水庫技術問題。
二、水庫泥沙淤積的防治措施
1、加強流域治理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無疑是泥沙防治的一條根本途徑但我國水土保持的面廣,工作量巨大,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作,應加強規劃,分期分批地進標對于水土流失嚴重,侵蝕模數大的流域應重點治理;對于已成的大型水庫的集水流域,要優先治理,保證水庫的正常運行和發揮效益;對擬建水庫的集水流域,應先治理后開也應制訂相應的開發政策,以免出現被動局面(美國規定開發條件為已治理面積達70%),在治理措施上要堅持生物與工程措施并舉對坡陡、面蝕嚴重的流域,要禁牧、禁耕、封山育林植草,并配合工程措施,使之步入良性循環;對陡坡溝道,除生物措施外,還應采取攔泥壩、骨干壩等工程措施進行有效的攔泥緩洪,控制溝道下切。
2、泥沙攔截
在水庫上游采取攔沙措施,減少入庫泥沙,是防止和減少水庫淤積的最根本辦法。水庫泥沙主要來自上游流域內的地表侵蝕。黃河的泥沙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修建于溝道中的淤地壩,從源頭上攔截、封堵了泥沙向下游輸送的通道,不但能夠抬高侵蝕基準面,穩定溝床,制比溝岸擴張、溝底下切和溝頭前進,減輕溝道侵蝕,而且能夠攔蓄坡面匯入溝道的泥沙。據統計,黃土高原地區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壩11萬余座,淤地壩地30多萬hm2,累計攔泥210多億t,減少黃河年輸沙量3億t。淤地壩工程在攔截河流泥沙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引洪淤灌,用洪用沙”在我國流行甚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攔截入庫泥沙的方法。它把攔沙與用沙結合起來,可以變沙害為沙利。在水庫上游選擇有利地形,汛期把挾帶大量泥沙的洪水引入低洼地區引洪放淤;清水退回河道進入水庫調蓄。這樣即利用汛期水沙改良土壤,擴大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肥力,又可以大大減輕水庫的淤積。
3、水庫排沙
(1)異重流排沙。水庫蓄水運用時,洪水入庫后,由于入庫渾水比重大于庫內清水比重,使入庫洪水潛入庫底向前運動。在一定條件下,這種異重流可運動到壩前,如果及時打開瀉流排沙底孔,則含沙量高的異重流將會順利出庫。
(2)滯洪排沙。水庫汛期低水位運用或空庫迎洪,當入庫洪水流量超過出庫洪水流量時,便產生滯洪奎水。但此時庫內水流仍具有一定的流速,可將細顆粒泥沙排出水庫。
(3)渾水水庫排沙。當異重流運動到壩前,泄流排沙底孔未及時打開,或入庫洪水流量超過出庫洪水流量,就會形成渾水水庫。由于渾水中的泥沙沉速較小,渾水水庫可以維持較長一段時間。抓住此有利時機,將下層含沙量較高的渾水排出水庫,這種排沙方式稱為渾水水庫排沙。
4、機械清淤
機械清淤利用設備直接將水庫淤沙挖除排出,實現減淤。常見清淤機械設備有挖泥船和水力吸泥清淤系統等。挖泥船利用絞刀、耙頭、吸頭、抓斗、鏈斗或鏟斗等設備進行挖沙,具有機動性好,不受時間、地域限制,耗水量小等優點,在我國逐步得到廣泛使用。
針對三峽水庫淤積問題,清華大學周建軍課題組提出了在庫區回水末端利用機械設備連續挖粗沙的減淤方式,并利用泥沙數學模型模擬水庫的挖沙減淤過程。優選出的最佳挖沙方案年均挖沙量約3800萬m3,可使三峽設計水沙條件下的百年淤積量減少30億畝,水庫動態防洪庫容增加10%;水庫平衡坡降減少30%,涪陵附近洪水位和淤積面降低約7m,有效抑制淤積和回水上延;重慶河段百年淤積量控制在0.6億m3以下,大大改善庫尾通航條件。
水力吸泥清淤系統利用水庫自然水頭作為能源,借助由操作船、吸頭、管道、聯接建筑物組成的系統裝置進行排淤。
結語
水庫泥沙淤積是一項需長期進行研究解決的水庫技術問題,關系到水庫運行安全及綜合經濟效益的發揮。以上清淤方式,在運用時,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根據水庫的任務、來水來沙特性、沖淤規律和庫區形態特征進行合理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處理泥沙淤積現象,充分發揮水庫綜合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馮慧.小浪底水庫異重流排沙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5(10)
[2]李鵬宇.水庫淤積的治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3)
[3]林潔.水庫淤積形成及其影響和應對措施[J].農田水利,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