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現象持續已久,干旱帶來的災害時有發生,而且影響范圍之廣,后果之嚴重令人擔憂。為從根本上解決干旱問題,就應建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鄒平縣山區就是一個典型的易發生旱災區域,本文結合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的必要性等相關問題展開對該地區應急水源工程的建設對水源建設工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的分析。
【關鍵詞】抗旱應急水源;供水水源;水資源;山區
1、抗旱應急水源建設的重要性
為了克服我國干旱的情形,確保城鎮和農村在干旱條件下仍能安全飲水,而城鎮和農村在農作物的播種時期以及其生長時期將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如果不能保證供水,那么將會引起作物的產量下降甚至造成干旱災害。而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則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確保當地居民能正常的生活,同時確保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就是指當干旱發生時,可以解決其他水源工程無法確保的干旱地區的居民飲水,或重點的工農業以及生態核心區的供水問題而建設的一種水源工程以及相應的配套工程。此工程在非干旱時節不向保障目標提供水資源,或緊提供部分水資源,而一旦有干旱災情發生,那么將不再對原供水目標進行供水,而是改變原有的供水調度原則,亦或是啟用備用的水源,以此作為保障目標的供水水源。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其實是對平時水源工程在干旱時期的一種補充,能夠有效的提高區域的應急抗旱機制,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的成功建設能夠很好的對不同的抗旱資源進行優化與整合,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完成水源的調度工作,進而可以更加高效的提高抗旱應急供水能力,確保在特大干旱災害發生時,城鎮以及農村基本的安全飲水,從而能有效的減輕我國干旱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失,使包括支撐我國的糧食、能源以及生態安全在內的整體能力得以提升,從而保障我國經濟得以穩定的發展。
2、應急水源設計任務
應急水源工程包括水源選擇、取水以及輸水等環節,已經成為供水工程的重要組成。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水源的選取,而后就是從水源取水,經過處理之后送到用戶。因為水源的差異,這就使得水源工程設計在系統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水源工程應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其中包括不同的天然水體的存在形式,其運動規律以及變化過程,一旦將其列為供水水源備選,那么就應對其進行勘察、規劃以及水質監測、衛生防護等,這些均屬于供水水源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屬于取水構筑物的問題,主要包括取水方式、取水構筑物的構造的形式、計算過程和施工措施等。
3、水源選擇原則及應注意的問題分析
3.1 水源選取原則。在應急水源的選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水源的水質,含水量,應確保水源水質良好且水量充足,在此基礎之上還應保證其便于防護。除此之外還應統籌兼顧,多角度進行考量,能夠與供水工程的相關經濟部門協調好。最后要考量該地區近期規劃以及總體的布局等,進而協調好基礎設施和后期建設過程,要考量到供水系統的經濟以及安全和可實施性。
3.2 水源保護。水源的保護其實是環境保護的內容之一,其涉及很多內容,系統繁雜,既包括了水體又與人類生產活動的每一個領域相關。該地區水污染的治理環節與開發環節一樣重要,要充分考慮流域、上下游兼顧,注重污染的防治工作以及水源的保護方法。應當防治結合,只有在良好的預防條件下,才能夠確保供水水源是有效的而且更加經濟。由此可知水源在選取的過程中,相應的保護措施也應提到日程上來,以保證水源水質以及水量的要求。特別是一直在水利水電方面工作的人員,更應充分考慮經濟性,應在分析水文以及設計方案的同時將水質予以重點考察。
3.3 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應考慮的問題。抗旱應急工程不應該脫離現有的水利工程,而是應該對其加以利用,以最大的限度來充分合理的配置水資源,進而達到降低干旱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確保我國經濟能夠穩步增長。在規劃過程中,還要加強相關內容的銜接。比如應當與當地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有很好的銜接。地區的安全保障規劃對備用水源應早有相應的規劃,這時應加以充分的考慮,盡量避免重新規劃。還應充分考慮大型灌溉與節水相配合,既可以保證灌溉的可行性,達到預期目標,還應該提高灌溉區域的用水率,保證不會浪費水資源。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的目的不僅要解決生活用水問題,還應考慮農作物的產量,而灌溉是解決干旱時期農作物用水的最有效途徑,良好的應急水源工程可以保障干旱災害不對作物的產量產生過大的影響,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同時還應充分利用已經建設好的水利工程,這樣既能節省開支,還可以對原有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提高其使用價值。
鄒平縣山區人口和經濟不集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應充分考慮這一情況,應重點考慮日常飲用水的安全,之后還應對土地用水加以相應的考量。對其地表以及地下水資源進行深入的勘探,清楚在干旱時節此地區相對可靠的水源分布地點,確保在干旱災害發生時可以不缺水。
而即使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在山上也有取水困難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上高水低的緣故,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的出發點就是將水留住,重點建設包括蓄水池以及水柜等小型的水利工程,依據地理情況的差異選取最有利的應急水源工程。綜合利用農家的水柜水池和管渠道以及水源,從而高效的解決地區干旱時期基本的用水問題,對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應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應利用集雨場和水窖等設施對自然雨水加以收集,以此來進行抗旱救災工作。
4、結束語
國內干旱災害時有發生,具體到鄒平縣山區,干旱災害所帶來的危害也十分嚴重,不僅農作物用水不能夠得到滿足,使得農作物不能達到預期產量甚至顆粒無收,甚至影響人們生活用水,使得人們飲用水的質量不能得到保障。為解決此類問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經濟性、可實施性以及是否合理,本文重點考慮水源地的選取,應盡量選取水分充沛并且安全衛生的作為水源,同時還應借用已有的水利工程,既能節省開銷還能確保水源的安全可靠,還應針對地域特點對雨水以及田間地頭的儲水裝置加以利用。進而達到建設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防汛抗旱專業干部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2]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資源研究所.中國水旱災害[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